前瞻记忆的发展研究:认知负载与任务情境的视角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瞻记忆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是近十几年来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前瞻记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萌芽阶段,Freud和Lewin等研究者在著作中提及到了前瞻记忆而没有深入探索;在日常范式阶段,研究者明确了前瞻记忆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对这种记忆加以研究。而Einstein和McDaniel的研究开创了实验室范式的阶段,将前瞻记忆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前瞻记忆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一,确定了定义、分类、加工过程等基本问题,二,提出了前瞻记忆的几种心理机制的模型,如简单激活模型、注意+搜索模型、多重加工模型等。三,对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解释年龄效应的“回溯成份说”和“认知资源限制说”。四,探讨了前瞻记忆的生理机制,发现前瞻记忆不仅涉及前额叶的多个部位的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前额叶与丘脑、颞叶内侧等多个脑区的相互作用有关。 本文的四个实验分别以年龄、认知负载、任务情境等为自变量,以前瞻记忆成绩等为因变量进行了研究。实验一对12-20岁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一年龄段,个体前瞻记忆呈现上升趋势,且在14-16岁速度最快。 实验二着重探讨了认知负载对前瞻记忆双任务影响的规律,提出了“双任务负载对应优先假说”,为进一步确定前瞻记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启发。 实验三对比了四种不同实验情境下被试前瞻记忆的表现,发现日常情境与实验室情境中的前瞻任务成绩不能相互印证,由此引发对实验室范式的生态效度的思考。 实验四使用以连贯的文字材料制作的前瞻记忆任务,对19至48岁被试的前瞻记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19-30岁被试前瞻记忆成绩高于31-48岁的被试,但在日常条件下则相反。实验四的后续研究通过改变当前任务的负载,进一步为“双任务负载对应优先假说”提供了佐证。 另外,四个实验还对延时、焦虑、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最后,论文对前瞻记忆的理论与实验进行了总结。认为未来前瞻记忆研究发展的趋势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研究方法、重视前瞻记忆研究与日常生活实际的结合、加强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对印象管理在面试中的匹配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招聘者在面试过程中对应聘者印象管理的知觉程度和对使用印象管理策略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面试中印象管理的作用过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了使创造教育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需要研究创造教育目标问题。本文从创造教育的基本概念出发,以
本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福镇小学作为个案,通过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和文献等方法,从对象、数量、流向、方式、类型、动机和发展趋势七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