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股东与经理人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一种治理机制,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逐步实现股东和经理人的共同目标,能够有效缓解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传统的薪酬激励制度相比,股权激励可以使股东和代理人在一个较长的期间内将二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他们形成比以往更加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股权激励允许激励对象取得一定的股权,或给予他们享有相应经济利益的权利,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公司决策,作为股东承担风险,以勤勉尽责的方式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股权激励最早出现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并且国内外学者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从早期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还发展出了机会主义动机,即利用股权激励来为自身谋取福利的行为。股权激励在中国市场的实施相对国外而言起步较晚,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以及股权激励有关法规的逐步完善,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施进度显著提高。由于股权激励制度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发展现状不是很成熟,使得许多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在国外市场先成长起来,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才起步,由于法规的不完善,在发展过程中爆发过负面新闻,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保健食品品牌加入直销行业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民众对于保健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05年我国出台《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极大地规范了保健食品行业,以及媒体宣传保健食品的功效,民众在养生方面也越来越看重,所以保健食品行业必然拥有广阔的潜在市场。经综合考虑,本文决定选取我国保健食品制造行业中的佼佼者——汤臣倍健进行案例研究,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事件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选取汤臣倍健为案例,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汤臣倍健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主要有:(1)为了顺应社会环境和市场发展的需要;(2)调动激励对象的工作积极性,以及(3)提高汤臣倍健在保健食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最终汤臣倍健的市场表现来看,尽管市场对汤臣倍健的股权激励做出了积极反应,短期内提高了汤臣倍健的股价并增加了股东财富,但股权激励实施的并未显著提升了汤臣倍健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总体而言,汤臣倍健股权激励未取得成功。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汤臣倍健股权激励计划兼具福利和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激励效果的发挥。第二,行权指标设置过高使得激励计划未成功;第三,股权激励实施计划未能很好企业发展现状结合,未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第四,未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导致激励力度不足。通过对汤臣倍健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本文认为:(1)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应考虑其长期发展;(2)应加强激励前后的准备工作和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