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造业转移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是世界性、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热点课题。   本文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总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引入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PD模型)和Fuzzy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制造业转移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深入的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从国际经验来看,区域制造业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内部的由轻制造业向重加工制造业的转移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在中国,就国家总体而言,我国的制造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就区域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制造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越明显。针对此实证结果,本文最后深入分析了我国影响制造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机制问题,并提出我国引导制造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对策构想。   本文研究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框架。在给出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概念与内涵,在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要素、基本原则和一般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制造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典理论和制造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因,并论述制造业转移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关系。   第二部分制造业转移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经验。从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历史演变、特征,阐述制造业转移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规律;利用DPD模型,实证分析了英、德、美、日等典型国家制造业转移对其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以及英、德、美、日等典型国家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结构变化对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制造业转移影响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利用DPD模型,在对制造业转移影响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我国不同省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构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对中外制造业转移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制造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和对策构想。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阐述影响我国制造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表层问题、深层原因和机制缺陷;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针对存在的影响我俄国制造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构想。
其他文献
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是一种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的新兴应用模式。当前,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持网络化协同设计的智能体技术研究,支持知识集成与管理的网络化协同设计信息技术模型研究,网络化协同设计过程的建模、控制理论策略研究,基于项目管理与工作流程技术的网络化协同设计管理研究,网络化协同设计支持平台环境等研究方面。本文主要针对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的任务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关注,废旧物品的回收和重新利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加大了相关立法力度。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得到了提升,资源再生、材料增值和节约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82号),2016年度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全国统一考试定于2016年5月7~8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中,政府统计也逐渐倾向于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所以对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政府统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交通网络的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由于某些突发性或随机性事件的影响,导致其原有的交通功能受到破坏,交通网
客户群体的数量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都至关重要,如何在挖掘新的客户资源的基础上,维护住原有的客户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移动通信行业更是如此,由于客户总
爱尔兰著名绘画艺术家约翰-康格利先生的中国首次个展,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CIEA)主办,于11月15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约翰-康格利先生展出的四十幅精彩绘画作品,具
格子Boltzmann方法是近年来解决流体流动的一个新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因为边界条件处理简单,实施容易并具有并行性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青睐。格子Boltzmann方法已
[摘 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金融服务存在着“大一统”的倾向,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服务产品大同小异,同一银行不同窗口之间的服务也是不约而同,普遍缺乏个性化服务,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市场营销  一、市场定位,也就是给自己定位,以确定明确的市场营销目标。基本的思路是:发挥优势,追求特色,保证重点,兼顾其他。  每一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优势,应当集中力量把资源投向更有利的强项领域。应
本文对现有目标雷达的型号识别手段进行归纳,对已有雷达识别手段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尝试提出一种基于雷达建模的识别办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针对性的情报侦察系统,以提高雷达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