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碳点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如今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的及时、有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因缺乏靶向性,治疗过程中伴随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开发新的功能性药物递送平台以实现癌症的靶向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以柠檬酸和对氨基水杨酸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发绿色荧光的碳点(G-CDs),可用于Fe3+的选择性检测。2.以合成的G-CDs为载体,依次负载NH2-PEG-COOH、转铁蛋白(Tf)以及盐酸阿霉素(DOX),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CD-PEG-Tf@DOX,随后对CD-PEG-Tf@DOX的靶向成像和肿瘤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1.以柠檬酸和对氨基水杨酸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发绿色荧光的碳点(G-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G-CDs的形貌、结晶构成、表面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G-CDs的光学性质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离子强度、光照时间、pH对G-CDs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G-CDs的对离子的选择性。2.以G-CDs载体,依次负载NH2-PEG-COOH、Tf以及DOX,构建了纳米复合材料CD-PEG-Tf@DOX。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表征了CD-PEG-Tf@DOX的结构特点、光学性质、载药率和DOX释放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不同细胞对CD-PEG-Tf@DOX的摄取;采用细胞形态法、MTT法、细胞划痕法、AM/PI染色等方法考察了CD-PEG-Tf@DOX的对癌细胞杀伤能力;通过测量肿瘤体积、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病理切片分析等手段评估CD-PEG-Tf@DOX的肿瘤治疗效果。结果:1.合成的G-CDs呈准球形,粒径范围在2-8 nm,表面富含羧基、氨基等基团;G-CDs具有高的量子产率(45%)、良好的水溶性和光学稳定性,且对Fe3+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检出限低至0.35μmol/L。2.构建的复合材料CD-PEG-Tf@DOX可以形成有效的能量共振转移(FRET)体系,对DOX具有16.5%高负载率,在pH 5.5的条件下可以高效释放DOX。CD-PEG-Tf@DOX在Tf的作用下可以靶向到肿瘤细胞(MCF-7)并释放DOX,对其具有显著杀伤力。活体水平上的研究表明,CD-PEG-Tf@DOX对裸鼠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对主要脏器没有影响,可实现高效低毒的肿瘤靶向治疗。结论:本论文使用简单绿色的材料,合成了量子产率高、水溶性好、毒性低的碳点。该碳点不仅可用于Fe3+的选择性检测,而且可作为载体构建纳米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据此构建的载药平台可用于靶向细胞成像以及肿瘤靶向治疗,在靶向诊疗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