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是汉语政治文献的一种,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翻译作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之一,在促进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增进了不同政治体制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中国有很多翻译工作者终生致力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工作。然而,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此类文献的翻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研究专注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比较,忽略了目的语接受者的感受。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问世以来,对国内外的翻译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摒弃了“文本中心论”主张,把翻译的焦点放在文本和读者的关系上,建立了以读者反应为中心的翻译原则。此外,它把翻译的重心放在原文的内容上,而非原文的形式上,强调语言的功能性。作者认为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从一个全新视角来分析汉语《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从而来判断其译文的质量。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做了整体介绍,对相关文献和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接着,本文回顾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作者选取《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和英译本进行文本分析,研讨英译本如何在意义,风格和文化方面实现功能对等。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译文和原文的严格的对等几乎不可实现,所以译者在必要时适当地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保证了意义方面的功能对等;汉语《政府工作报告》用语严谨,文体正式,为准确传递原文精神,译者无论在选词还是句式上都选用正式的表达形式,在风格上和原文取得功能对等;中西方文化方面尤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给翻译造成很多困难,译者在准确传递原文政治文化含义的同时,尽量选择译语文化容易接受的表达,在文化方面做到与原文功能对等。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比较分析,作者发现英译本在意义、风格、文化方面均实现了功能对等;译者通过使用直译、替代、解释等翻译方法实现了英译本和原文的功能对等。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对《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英翻译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索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拓展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领域,为相关文体的汉英翻译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