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召开,极大的推动了民族体育的发展和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应运而生。近些年来,由于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建立,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训练水平、普及程度以及推广速度均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其中存在问题还不少,非常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鉴于此,通过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对河北省12个少数民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基本情况、场地器材、教练队伍情况、运动员情况、训练情况、基地面临困境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 1、河北省1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地市分布、项目布局较为合理,其功能主要突出了全国民运会中为河北省获得荣誉,其他功能还有待于挖掘。 2、河北省1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民委系统的专项经费,经费只能满足运动员和教练员日常开支。训练基地管理机制是双线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3、制约河北省1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满意度不足21%,体育场地、器材数量、质量达不到训练和竞赛需求;管理制度不健全。 4、制约河北省1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有训练基地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教练员的年龄主要在35岁以下,执教年限5年以下,教练员缺乏专业运动经历;运动员来源大学生居多;出口难以解决。 鉴于以上调查及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扩宽思路,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解决经费问题。 2、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加强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场地设施建设;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和器材的维护率。 3、加强各基地间相互交流,搭建竞赛平台,积累经验,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中介。 4、增强师资力量,加强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增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和训练水平,培养专业的运动人才为少数传统体育提供发展的契机。 5、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实现高校与训练基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