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血栓标志物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静脉血栓形成的经典理论为Rudolf Virchow提出的Virchow三角,包括:血液淤滞、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创伤骨科患者由于外伤、卧床、制动等原因涵盖以上三方面的危险因素,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静脉血栓在形成的早期大多无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发病突然,或以急性肺栓塞为首发症状。临床上早期评价创伤骨科患者凝血功能和预估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临床上以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诊断依据,但很难准确预测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实验室筛查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利的帮助。血栓形成早期,血液有形成分附着在受损的血管内皮,激活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造成纤维蛋白沉积,促进血栓形成。因而,血管内皮、凝血和纤溶三大系统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血栓早期诊断标志物。这些中间产物包括:(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凝血酶产生的标志物;(2)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纤溶酶生成的标志物;(3)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4)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Complex,t PAIC),判断体内纤溶系统的进展和内皮系统的修复。目前,筛查骨科患者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实验室指标都属于血栓晚期检测项目,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这些指标对凝血、纤溶系统的早期启动监测不敏感。本文在已有检测项目的基础上研究新型标志物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意义,探讨新型血栓指标在早期筛查、临床诊断、用药指导和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目的:1.研究血栓标志物在创伤骨科患者血栓并发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2.评估血栓标志物对创伤骨科患者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3.用血栓标志物评价创伤骨科患者的预后判断。研究方法:1.实验对象: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入院患者683例。根据静脉超声的结果分为静脉血栓阳性组53例,静脉血栓阴性组630例。2.检测方法:(1)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TAT、PIC、TM、t PAIC水平;(2)采用Sysmex CA7000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3)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水平;(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标志物的血清水平;(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常规血液标志物的水平。3.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和R语言3.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比较用卡方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在创伤骨科患者中,观察了PT、APTT、TT、FIB凝血指标的变化。调整协变量后,以上指标在静脉血栓阳性和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常规凝血指标对血栓的早期诊断不敏感。通过对新型血栓标志物的检测,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对创伤骨科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在血栓形成早期,TAT即表示出显著升高的血浆水平。血浆PIC水平在静脉血栓阳性组显著升高,这种差异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协变量后,依然存在。且PIC水平与传统的Caprini评分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PIC对判断创伤骨科患者有无并发静脉血栓曲线下面积最大。2.对创伤骨科患者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动态观察了患者抗凝药物治疗后指标的变化,发现治疗后PIC恢复速度最快,决策曲线分析显示,PIC具有最大的净收益曲线下面积,根据年龄、性别分别分组分析显示,PIC依然是权衡风险-收益比的最优指标。3.对创伤骨科患者的预后判断:血浆TM、t PAIC水平在创伤骨科死亡患者组中显著升高,在调整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影响后,这种差异依然存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和t PAIC是评价创伤骨科患者预后的理想指标。列线图分析显示,t PAIC升高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0%,TM升高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0%,TM和t PAIC均升高的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增加50%。ROC分析显示联合TM、t PAIC对创伤骨科患者预后的判断优于单指标。研究结论:1.血浆TAT联合PIC指标对创伤骨科患者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优于DD、Caprini评分。2.血浆PIC水平的动态监测可用于指导创伤骨科患者的抗凝药物用药。3.TM、t PAIC指标的联合应用对创伤骨科患者的预后判断优于单指标诊断。
其他文献
地球重力场在地球物理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相对论原理,精密时钟在不同重力位处的运行速率或者振荡频率不同,因此通过比对不同重力位处时钟的运行速率差异或者频率差异,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重力位差,该方法称为“相对论重力测量”或者“时频重力测量”。时频法确定重力位的核心在于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及其比对。近年来原子钟的精度不断提高,因此借助相对论的方法进行重力位确定逐渐引起重视。该方法拓展了重力位确定的途径
随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海洋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出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开采的目的,人们对海洋环境与海上资源进行监控和探测的需求日益迫切。水下声通信无线传感网通过环境感知、自主组网、协同传输等方式为自动化海洋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成为了海洋科技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一部分。在水声传感网的多项研究问题中,路由协议作用于传感器网络组建、传感数据协同传输等重要环节,是实现水声传感网网络连接和
《巴黎协定》的签署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行动提出了愿景和要求。历史上,发达国家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贡献者,但自上世纪末,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陆续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主要压力。本研究关注2010年至2017年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国家(及地区)中除中国和印度两以外的61个中小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和结构
图像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会引起诸多安全问题,例如图像窃取,伪造等。同时随着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海量的图像数据得到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利用,但会造成用户敏感信息的泄露。图像加密和图像隐私保护技术是实现图像安全保护的重要途径。针对图像保护方案的安全性分析体现在抗密码分析攻击能力及视觉安全性两个方面。视觉安全性衡量的是非授权用户在不破解密钥的情况下进行视觉分析攻击来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难度。现有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迅速发展,数据量呈现着大规模增长,预计到2020年,国内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578亿元,将渗入到多媒体、金融、消费等领域,其应用及管理问题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商业银行已意识到数据信息分析、挖掘的重要性,并通过软件工具直接获得数据,引入数据分析工具有助于发掘价值,实现了信息化办理业务,推动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提高价值增产。近年来,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材,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对纸材的运用更是颇多,衍纸就是其中一个显著代表。衍纸本身具有色彩美、肌理美、易造型的特点,相对于其它的美术活动,衍纸可以与艺术工具相结合,通过卷、捏、压、折等方法制作出线条、形状和空间相结合的作品。巧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进行粘贴,能产生空间感和光影变化或产生不同的质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实践能力,衍纸手工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起着不可
泛素化是生命体内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可以靶向蛋白降解,激活蛋白调控信号通路。依据宿主应激的外源核酸的不同,抗天然免疫通路可分为抗DNA病毒的CGAS-MAVS-IFNβ1通路和抗RNA病毒的RIG-I-STING-IFNβ1/NFκB通路。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许多关键蛋白的激活都依赖于K63泛素化,因此泛素化研究对于解析天然免疫通路至关重要。至今还未有研究将两个通路中的蛋白泛素化进行系统比较。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个必修模块中,《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赏析能力、文化修养水平、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要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的新发展,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旨在促进城乡协调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位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目标”和“五个总要求”之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金融服务手段落后、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和产品单一等问题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尤其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因此,深入探究农村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索农村金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丰富,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舞蹈文化。朝鲜族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其舞蹈动作与动律流传范围很广,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都享誉称赞。而随着朝鲜族的发展,对于本民族舞蹈也不断重新审视并加以创新的同时,也将其民族对于舞蹈的审美观点逐渐的展现了出来,本文以对《丽人》这支朝鲜族当代舞蹈作为研究的案例,以研究朝鲜族舞蹈作品的文化特点与审美特征。一方面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