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网,涉及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它能保护农民及其家庭不因失业、年老、疾病或家庭成员死亡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研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缓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矛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整合现有的繁杂的社会救助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自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以来,我国各地相继建立起了农村低保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以海南省陵水县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实地访谈、比较分析、经验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涵、基本原则、理论基础,介绍了陵水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实施现状、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指出目前陵水县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家庭收入难以计算、保障标准不高、低保工作人员缺乏、村干部或低保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透明度不高、档案管理不规范、工作经费缺乏。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借鉴我国各市县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中的先进做法,提出了目前完善陵水县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科学识别收入,加大扶贫开发、规范日常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充实人员配备、落实工作经费、严格动态管理、建立监督机构、提供情感帮助。并对低保户的欺诈骗保行为、家庭收入计算方法、配套制度建设、监督机构建设、为低保户提供情感支持方面提出创造性想法,为陵水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对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