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案挖掘仝小林院士治疗DKD核心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DK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防治DKD的发生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点和难点。现代医学对于DKD的治疗尚缺乏有效办法。如何在DKD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延缓DKD进展,保护肾功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DKD的进展中,机体微循环、肾小球及球内细胞发生着各种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足细胞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随着DKD严重程度的增加,肾脏微循环障碍、足细胞形态功能的诸多变化和损伤,与DKD尿白蛋白密切相关。长期的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均表明,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干预疾病的特点,能够发挥整体调控和协同效应,为DKD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和策略。导师根据多年治疗DKD的临床经验,提出益气、活血、通络的诊疗思路。课题组前期回顾性分析导师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的DKD病例,初步显示了该治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挖掘益气活血通络法代表方的核心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导师在“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指导下,提出的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DKD的学术思想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挖掘导师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DKD的代表方(肾浊方)核心药物组成,并探究肾浊方的物质基础,及其治疗DKD可能的作用靶点、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部分1.1筛选纳入2006年6月至2021年9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门诊的DKD(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对导师近15年临床治疗的DKD医案进行整理,录入DKD患者初诊病历信息,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发展为DKD的首次诊疗病历信息。1.2根据《中医内科学》、《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等对录入的临床症状、合并病、理化指标、处方药物进行统一规范处理。1.3对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临床症状以及合并病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导师治疗DKD的核心药物。此外,对药物-药物、药物-症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2 实验研究部分2.1基于UHPLC/Q-TOF-MS技术分析肾浊方药物主要成分。2.2基于肾浊方物质基础研究鉴定出的化合物,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肾浊方治疗DKD可能的作用靶点,预测信号通路、可能作用机制。2.3以自发性糖尿病肾病C57BLKS/J db/db小鼠和同系非糖尿病肾病对照db/m小鼠为实验对象。确定成模后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b/db)、肾浊方组(db/db+SZF)和阳性药物对照组(db/db+Irb),db/m为空白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每四周检测一次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和空腹血糖,每周称量体重1次。给药1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肾功能、肝功能、肾损伤因子相关指标,统一检测不同时间段收集的各组小鼠尿液UACR以及肾损伤因子NGAL。HE、Masson和PAS染色法评估肾脏病理变化程度,透射电镜评估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程度。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围绕足细胞凋亡,运用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Western Blot(WB)、Real time-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肾脏细胞凋亡、足细胞损伤、凋亡的相关Maker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应蛋白在mRNA层面的表达水平。以上综合评估肾浊方治疗DK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2.4以转基因血管绿色荧光Fli-1品系和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为实验对象,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模型,分别水溶给予低、中、高不同浓度的肾浊方,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30尾。实验完成后:(1)采用荧光显微镜和NIS-Elements D 3.20高级图像处理软件,采集并分析每组随机选取的10尾斑马鱼节间血管直径图片和数据,分析斑马鱼节间血管直径,以评价肾浊方对节间血管改善功效。(2)每组随机选取10尾斑马鱼置于解剖显微镜下拍照,统计每组的血栓发生率,以评估肾浊方预防血栓发生功效。(3)运用心跳血液分析系统录制每组随机选取的10尾斑马鱼心跳视频,并运用ZebraBlood 3.4血流分析软件分析不同组别斑马鱼的血流速度,以及各组的心输出量,以评估肾浊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 临床研究结果1.1基本情况共纳入了符合要求的DKD患者975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期542例(56%),大量白蛋白尿期168例(17%),肾衰竭期265例(27%)。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患者,男性分别为320、106和178例;女性分别为222、62和87例。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3.78±13.08)岁、(55.95±14.39)岁、(58.06±12.59)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为(24.99±3.64)kg/m2、(25.23±3.44)kg/m2、(24.96±3.14)kg/m2;平均病程分别为(8.75±5.48)年、(11.16±7.33)年、(6.98±3.01)年。1.2四诊信息频数分析1.2.1临床症状分析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涉及的临床症状分别有146、190和182个,频次≥15的前10位症状均为小便有泡沫、乏力、视物模糊、眠差、肢体麻木、下肢水肿、大便干结。此外,微量白蛋白尿期为易汗出、头晕和怕冷,大量白蛋白尿期为口干、肢体刺痛和腰痛,肾衰竭期为怕冷、腹胀和口干。1.2.2舌、脉象分析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涉及的舌象分别为8、9和10种,均含有的舌象为暗红舌、舌底滞、齿痕舌、胖大舌、细颤舌、淡红舌、嫩舌、裂纹舌,此外,大量白蛋白尿期为舌底瘀,肾衰竭为舌底瘀和紫暗舌;涉及的舌苔分别有10、9和9种,均含有的舌苔为腻苔、腐苔、厚苔、黄白相兼苔、少苔、薄苔,此外,微量白蛋白尿期为白苔、剥脱苔、水滑苔和燥苔,大量白蛋白尿期为黄苔、积粉苔和剥脱苔,肾衰竭期黄苔、积粉苔和燥苔;涉及的脉象分别有12、9和13种,均含有的脉象为弦脉、硬脉、沉脉、涩脉、缓脉、实脉、弱脉、数脉和滑脉,此外,微量白蛋白尿期为细脉、迟脉和虚脉,肾衰竭期为代脉、结脉、缓脉和虚脉。1.2.3合并病分析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涉及的合并病分别有208、96和123种,频次≥15的前10位均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肥胖、糖尿病泌汗异常、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皮肤瘙痒,此外微量白蛋白尿期为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大量白蛋白尿期为脂肪肝和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肾衰竭期为肾性贫血和高尿酸血症。1.2.4药物分析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涉及的药物分别有234、163和163味,频次≥15的前10位均为水蛭、大黄、黄芪、丹参,微量白蛋白尿期和大量白蛋白尿期均含有黄连、生姜、知母、鸡血藤、红曲。此外,微量白蛋白尿期为三七,大量白蛋白尿期为茯苓,肾衰竭期为益母草、茯苓、制附子、金樱子、菟丝子和淫羊藿。1.3高频药物剂量分析DKD不同分期,频次≥15的前10位高频药物剂量分析结果显示,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水蛭常用剂量分别为3或6g、3或6g、6 g;大黄常用剂量分别为3或6g、6或9g、9或15 g;黄芪常用剂量分别为15或30 g、30或45 g、60或90 g;丹参常用剂量分别为15 g、15或30 g、30 g。1.4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处方药物均以寒、温、平之性为主,以苦、甘、辛味药为多,中药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肾经、心经和大肠经等。1.5核心药物分析网络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尿期~肾衰竭期不同病情阶段连线较多的药物均是水蛭、大黄、黄芪和丹参,说明以上中药在DKD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为治疗DKD的核心药物。1.6关联规则分析“药物-药物”关联规则按支持度≥10%,置信度≥90%,微量白蛋白尿期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大黄-水蛭,黄芪+丹参-水蛭,黄芪+丹参+大黄-水蛭;大量白蛋白尿期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水蛭-黄芪、大黄+黄芪-水蛭、丹参+大黄+黄芪-水蛭;肾衰竭期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丹参-水蛭、丹参+大黄-水蛭、丹参+大黄+水蛭-黄芪。“药物-症状”关联规则按支持度≥10%,置信度≥80%,微量白蛋白尿期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水蛭-小便有泡沫、水蛭+黄芪-小便有泡沫、水蛭+丹参+黄芪-小便有泡沫;大量白蛋白尿期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水蛭-小便有泡沫,水蛭+大黄-小便有泡沫,水蛭+丹参+大黄-小便有泡沫;肾衰竭期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水蛭-下肢水肿、水蛭+大黄-下肢水肿、黄芪+大黄+水蛭-下肢水肿。1.7聚类分析不同分期的DKD患者,症状主要聚为以下几类:大便干结、腹胀、眠差、乏力、纳差等聚为一类;腰痛、腰酸、小便淋漓不尽、小便频数聚为一类;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肢体刺痛聚为一类;小便有泡沫、下肢水肿聚为一类;怕冷、耳鸣、夜尿频聚为一类;眠差、多梦、盗汗聚为一类。以上几类症状,提示DKD患者所处的病理状态主要为虚(气虚、阴虚、阳虚)态,瘀(络脉瘀阻)态、浊(水湿浊毒)态、寒(肾阳亏虚)态。药物主要聚为以下几类:清半夏、黄连、瓜蒌等聚为一类;葛根、黄芩、黄连、干姜等聚为一类;水蛭、大黄聚为一类;茯苓、泽泻聚为一类;大黄、制附子聚为一类;桂枝、鸡血藤、甘草聚为一类;知母、黄柏聚为一类。涉及的方剂主要为小陷胸汤、葛根芩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抵挡汤、茯苓泽泻汤、大黄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知柏地黄汤等。2 实验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基于UHPLC/Q-TOF-MS技术分析肾浊方药物主要成分1.12批肾浊方样品指纹图谱与生成的对照图谱比对,各样品的相似度在0.886~0.995之间,提示不同批次肾浊方样品质量稳定可控。2.肾浊方共鉴定出152个化合物,其中29个成分通过对照品对照鉴定。所鉴定的152个化合物均可在单味药中得到归属,这些成分主要来自于黄芪、大黄、丹参等。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肾浊方治疗DKD的潜在作用机制1.根据肾浊方药物成分研究鉴定出来的化合物,筛选了 354的药物靶点,其中94个为治疗DKD的潜在作用靶点。2.药物-疾病靶点的GO和KEGG分析显示,肾浊方治疗DKD主要是通过VEGF signaling pathway、Ap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AGEs-RAGE signaling pathway等,涉及的机制主要为细胞凋亡、血管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免疫炎症反应、细胞粘附的调节等。第三部分:基于db/db小鼠模型探讨肾浊方治疗DKD的作用机制1.体重:在0~16周,db/m组呈逐渐上升趋势,db/db组、db/db+SZF组和db/db+Irb组变化趋势一致,0~8周逐渐上升,8~16周逐渐下降。与db/db组相比,db/db+SZF组和db/db+Irb组对体重无明显影响(p>0.05)。2.空腹血糖:在0~16周,db/m组呈平稳趋势。db/db组、db/db+SZF组和db/db+Irb组变化趋势一致,在0~4周时,各组显著上升,随后在4~12周呈平稳趋势,12~16周呈下降趋势。与db/db组相比,db/db+SZF组和db/db+Irb组对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p>0.05)。3.UACR:在0~16周时,与db/m组相比,db/db组显著上升(p<0.05)。在12~16周时,与db/db组相比,db/db+SZF组和db/db+Irb组明显下降(p<0.05)。4.尿液NGAL: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加,各组小鼠尿液中的NGAL均呈上升趋势。0~16周时,相比db/m组,db/db组的NGAL均显著升高(p<0.01)。在4~16周时,相比db/db组,db/db+SZF组和db/db+Irb组的NGAL均显著下降(p<0.01)。5.肾重/体重比值:与db/m组相比,db/db组显著升高(p<0.001)。与db/db组相比,db/db+SZF组和db/db+Irb组明显下降(p<0.001)。6.血清Cre-s、UA、UREA、NGAL:与db/m组相比,db/db组均显著升高(p<0.01)。与 db/db 组相比,db/db+SZF 组和 db/db+Irb 组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AST、ALT无明显差异(p>0.05)。7.肾脏病理:与db/m组相比,db/db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累积,以及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与db/db组相比,db/db+SZF组和db/db+Irb组显著缓解以上肾脏病理变化。8.足突宽度、基底膜厚度:与db/m组相比,db/db组均显著增加(p<0.05),与db/db组相比,db/db+SZF组和db/db+Irb组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db/m组相比,db/db组足细胞重度水肿,细胞膜局部模糊,胞内基质稀疏,大面积低电子密度水肿区,细胞器肿胀、崩解,足突大面积融合,与db/db组相比,db/db+SZF组和db/db+Irb组显著缓解以上足细胞病理变化。9.TUNEL染色:与db/m组相比,db/db组肾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肾浊方和厄贝沙坦干预后能够显著降低肾脏细胞凋亡。10.WB 结果:与 db/m 组相比,db/db 组肾脏 WT-1、Nephrin、Podocin 和BCL-2 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Desmin、cleaved caspase 3 和 cleaved PARP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肾浊方和厄贝沙坦干预后,WT-1、Nephrin、Podocin和 BCL-2 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Desmin、cleaved caspase 3 和 cleaved PARP1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以上指标IHC和RT-PCR结果与WB的结果变化趋势一致。第四部分: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肾浊方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制1.节间血管直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著缩小(p<0.001),与模型组相比,肾浊方中、高剂量组显著增大(p<0.05)。2.血栓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肾浊方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01)。3.血流速度和心输出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01),与模型组相比,肾浊方低、中、高剂量组显著增加血流速度(p<0.01),肾浊方中、高剂量组显著增加心输出量(p<0.01)。结论1临床研究(1)基于医案数据挖掘分析得到导师治疗DKD核心药物主要为水蛭、大黄、黄芪和丹参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师对DKD病因病机的认识:气虚络瘀是DKD的重要核心病机,虚、瘀、浊为其病理特点,益气活血通络贯穿治疗的始终。(2)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的基础上,微量白蛋白尿期常兼顾清痰湿,常用方药是葛根芩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小陷胸汤等,旨在改善机体所处的病理内环境,延缓DKD的进展;大量白蛋白尿期常兼顾温阳利水,常用方药是益母草、淫羊藿、茯苓等,旨在促进体内潴留的水液代谢;肾衰竭期常兼顾温阳利水、通腑泄浊、益肾涩精,常用方药是大黄附子汤、水陆二仙丹、淫羊藿、益母草、茯苓、菟丝子等,旨在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反映了导师遣方用药灵活,擅用经方调态打靶,药少而精,药专力宏。(3)药物的“四气”以寒、温、平为主,寒温并用,体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法。“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取辛开苦降之意,以甘味药调之,防辛开苦降药物损伤人体正气,从而达祛邪不伤正的目的。(4)DKD不同的病情阶段,同一药物,用量不同,尤其是水蛭、黄芪、大黄和丹参四味核心药物,随着病情进展,药物剂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2 实验研究(1)肾浊方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多个靶点,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治疗DKD涉及的机制主要为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细胞黏附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体现了肾浊方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干预DKD的特点。(2)肾浊方可明显降低UACR、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肾损伤因子水平,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累积以及胶原纤维沉积等,能够明显缓解足突融合,保护足细胞。此外,肾浊方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栓发生率,进而改善微循环和微血管功能障碍。(3)肾浊方可能通过上调WT-1、Nephrin、Podocin和BCL-2,下调Desmin、cleaved caspase 3和cleaved PARP1抑制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维持足细胞之间的连接,稳定肾小球基底膜,减缓足细胞损伤,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从而达到减少尿白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DKD进展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为评价休闲体育发展质量,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休闲体育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为:自然环境、体育资源、需求基础、市场条件、产品结构、创新环境和主体支撑。利用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单元的休闲体育竞争力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休闲体育竞争
为提高卫星通信信号的射频隐身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层加权分数阶傅里叶变换(Weighted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WFRFT)的安全通信系统。该系统将传统WFRFT扩展到三层,非合作方在未知调制层数的情况下无法正确分层解调,调制参数由9个增加到27个,增加了非合作方参数扫描的难度,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能。三层WFRFT调制系统选定目标信号作为优化目标,将星座图的
目的:多项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常常升高,但其与2型糖尿病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拟探究血浆Fib水平与T2DM伴CKD患者(经肾活检证实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肾脏预后的关系,以便早期识别存在
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外在呈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总体认知与价值判断。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与党情,毛泽东以卓越的战略胆识与高超的政治智慧,围绕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学为本、以知促行,勇于革命、清正廉洁,重视生产、亲民爱民,独立自主、追求和平,文明开放、兼容并蓄”的政党形象,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代进一步维护与提升党
研究背景决明子作为国家卫计委公布的101种药食同源品种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近些年来,决明子导致肝损伤的报道陆续出现,其肝毒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关于决明子肝毒性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对于其能否导致肝损伤,可能的主要肝毒性成分及其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斑马鱼幼鱼作为新型模式生物,具有高通量、高效、易观察等特点,在决明子肝毒性评价、肝毒性成分鉴别上具有突出优势。研究目的本研究拟确证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病案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张喜奎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为更好继承和发扬张喜奎教授学术思想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和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慢性肾脏病病案,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病案,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IBM SP
"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迫切需要教师提升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知识学习和基础巩固,同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减负提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一背景下,"双减"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线上教学使小学教学具有附加的优越性,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目标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提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实现对CRC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精准判断无疑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期,故深入研究CRC的诊断与预后具有重大价值。外泌体含有特定的表面分子及众多生物活性成分,并能在体内稳定存在,且参与介导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已逐步成为肿瘤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外泌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媒介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语文教育领域,教育媒介化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跨媒介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的新趋势。实施跨媒介教学是落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契合新时代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征。本文从整合跨媒介资源、树立跨媒介意识、搭建跨媒介学习平台和提升媒介素养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跨媒介教学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