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zb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微-纳阵列结构材料是目前纳米光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由于金属与光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特殊光学现象,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负折射材料及非线性光学方面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针对金属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制,许多研究者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从单个规则的金属纳米颗粒发展到不同形状的金属颗粒,从随机分布的金属纳米颗粒发展到金属纳米阵列结构,为研究金属纳米结构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实验依据。本论文将着重针对基于间距可控、非对称的金属微-纳结构材料的制备、光学性质及相关应用开展系统的研究。在制备金属纳米结构方面,本论文采用简单、便宜、快捷的胶体球刻印方法来制备金属纳米阵列结构,但胶体球在自组装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我们在原来自组装的基础上发展出混合溶液气-液-固界面自组装方法,利用不同溶液的蒸发速率快慢不一致,在毛吸力的作用下胶体球会漂浮在水膜表面,同时在分子作用力、静电力作用下自组装形成大面积单层胶体球阵列结构。利用这种单层胶体球模板,我们加工了几种不同的金属微-纳阵列结构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质。主要工作如下:一、间距可控的金属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通过氧等离子对胶体球的刻蚀,形成间距可控的胶体球阵列模板,分析刻蚀时间与胶体球间距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制备出间距可控的金复合胶体球的核壳结构、金属纳米三角及小孔阵列结构,分析间距调节对其透射及吸收光谱的性质,利用金属三角结构测试了单分子罗丹明6G的拉曼光谱信号,当金属纳米结构的共振吸收峰与拉曼光谱的激发波长相一致时,其增强因子可达到106。二、非对称金属纳米球壳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实验中发现,当金复合胶体球模板浸渍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时出现一些新的现象——非对称性破缺,我们通过控制金复合胶体球与二氯甲烷溶液的反应时间,制备出不同开口大小及方向的非对称金属纳米球壳,探测了在不同偏振态下非对称金属纳米球壳的光学性质,这种结构在局域表面等离传感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三、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制备出纳米银锥、六边形分布的金纳米颗粒阵列结构及三维重叠的纳米小孔结构。在金三角阵列基础上,采用二次沉积的方法制备出纳米银锥阵列;通过高温退火的处理手段,制备出六边形分布的金纳米颗粒阵列结构;利用双层模板制备出三维重叠的纳米小孔结构,这些多样金属纳米结构为研究电磁波和金属纳米结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展望:胶体球刻印技术作为制备金属纳米阵列结构的简单、低成本、有效途径,利用金属纳米结构特有的光学性能,将会在表面增强拉曼、生物传感、能源材料、负折射率材料及非线性光学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突破,不断向土地要粮食、要产出,以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这是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显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ZnO纳米材料的合成、特性和应用研究,是当前纳米科技中研究的热点方向。ZnO材料具有大的禁带宽度(Eg=3.37 eV)、高的激子束缚能(60meV)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优点。ZnO纳米
<正>2017年6月6日,曼富图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在北京TRB Copper举办了2017新品沟通会,多家知名媒体及专业摄影、摄像人士出席此次活动。在此次新品沟通会中,曼富图全新推出Nit
<正> 一、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产品可靠性的数量指标具有概率的特性,另外在可靠性理论中将用到有关概率论的一些知识,下面将有关基本概念作一简单介绍. (一)随机试验在一定条件
以ZH540B钻攻中心为载体,通过对基本参数设定、坐标轴移动速度提高、刚性攻丝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优化,机床的效率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保证了加工零件的精度,满足了用户需求。
<正> 电视机可靠性设计完成后,要由各方面人员组成专门小组,构成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进行可靠性设计审查与价值分析.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进行草样样机的试制.样机试制出来
位一体神学是基督教最核心和艰深的教义。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历经四个世纪的探索 ,始在公元 381年达成三一神学的正统表达 ,是为“尼西亚 康士坦丁堡信经”。本文论述了存在于
<正> 中国炼丹术成就很大,起源最早。国内外化学史家已经研究很多了,而且正在继续深入研究着。作为中国炼丹术的从事者,即中国古代原化学家——炼丹家,从人物方面加以研究,是
通过特勒根定理的证明阐述其应用的普遍性,并以LC有源网络为例,介绍特勒根伴随网络法在动态电路的频域灵敏度分析中的应用。特勒根定理的这一应用促进了计算机辅助电路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