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时代趋势,而倡导全球贸易自由化的WTO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各国纷纷转向参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新选择。目前欧美均存在一体化的经济组织,在亚洲虽然有东盟这一包含10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但并没有一个包含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尤其是在东亚这一包含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日本、经济发达的韩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和不断发展中的印度地区至今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发展形式,东亚地区需要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建立起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亚洲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协定建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巨大,将进一步促进区内各国和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建立对区域内各国和区外国家将产生重要影响。文中采用经济理论和数据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贸易比重、贸易结合度和贸易互补性实证方法分析了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现实情况对协定建立的影响,从实证数据得出区域内较高的贸易比重、紧密的贸易集合度和较强的贸易互补性是协定建立的经济基础条件,能推进协定的发展。理论与现实结合分析了协定国间的政治摩擦、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区域外部的制约是阻碍协定推进的主要因素,然后从自由贸易区建立产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对协定建立后可能会对中国产生的贸易和投资影响进行了预测,协定建立对中国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最后根据文中分析的相关结论提出协定推进过程中各方要深化合作、加强互联互通的建设并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过渡期”,中国应积极应对协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