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作为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在一国的政治、经济运行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业也一直是各国金融监管的重点领域。但是,随着各国金融业务的逐步丰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提升,金融危机的爆发频次、波及范围却是愈演愈烈,从早期的区域范围,到如今的全球领域。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始终致力于对金融领域风险的防范,并在历次的金融危机中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谋求建立一个全球层面上的“金融安全网”(financial safety net),政府对金融领域的“审慎监管”、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所承担的“最后贷款人”角色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各国公认金融领域的三把利剑。其中,前两种制度在各国已有了很好的实践,并且国与国之间也达成了较多的共识,便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较为滞后,即使是发达国家所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也是存在诸多的差异,成为国际“金融安全网”的一个漏洞,因此,各国间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与相互借鉴也显得十分的必要。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放开,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客观需求,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可以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潜在的保障,扩大金融业民营资本与外资的进驻,建立多元性的金融资本结构,打破我国金融领域长期的垄断,使政府能从金融机构的负面资产中解脱出来,逐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本质应是保章存款人的利益,从而可以减少危机爆发时的挤兑行为,所以,任何时候都应把存款人的利益放到首位。从理论分析、纵向历史分析、辩证分析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系统的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成、发展,在各国间的差异以及如何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国际视角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当前时期,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应采用较为简单的模式,并在后续金融改革的宏观背景中不断的完善发展,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适应本国实际的存款制度,才能发挥好存款保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