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裁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致分析语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际学术交流全球化现象日益增强的今天,商榷类期刊论文在整个学术共同体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助于推进学术互动与知识构建,提升学术伙伴关系。 本研究以Swales(1990,2004)和Bhatia(1993,2004)的体裁分析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整合Motta-Roth(1995)的学术书评体裁分析模式以及Hyland的元话语研究,从宏观体裁结构与微观语言特色两个层面对中英应用语言学期刊的商榷类论文进行考察对比,并尝试探讨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动因。 论文首先介绍了体裁的概念和体裁分析的传统,接着对与商榷类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话语及学术书评的相关研究作了梳理,同时还介绍了在本研究的分析方法可资借鉴之书评体裁的宏观语篇结构及微观语言策略需要运用的元话语理论。 研究表明,中英应用语言学期刊的商榷类论文在宏观结构方面都基本遵照类似书评结构的体裁结构。但汉语商榷类论文的语步使用频率更高、也多为环形的,多语步循环,而英文的更多还是为线性。在步骤表现上,两方在某些步骤中,像表达不同看法观点上,给予表扬度上呈现不同,中方可能用更多步骤顾及情面,西方作者多直接表达自己观点。而微观语言特征上,这些元话语表征频率,具有较大差异,其在英语语料中使用频率多于汉语语言中的。 总体上,同一体裁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可归因于英美学界对于商榷活动表现似乎更为积极,中方更加顾及到面子。本研究势必有助于学术共同体新进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专业学术写作所处的话语现实及其背后的社会-认知、社会--政治内涵,有力促进中国学术研究工作者在全球知识构建中的主体性参与和学科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