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交际课堂上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要求》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运用折衷教学法,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技巧,不断探索改进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主要外语教学方法有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根据对语言形式的处理方式不同,这些教学方法义可以分为“Focus on Forms”(全形式教学)、“Focus on Meaning”(以意义为中心教学)和“Focus on Form”(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源于人们对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水平提高的追求,力求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使学习者在培养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其语言能力。   全形式教学(Focus on Forms)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途径,是一种孤立地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不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反复操练一些孤立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形式,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不利于语言习得。于是提出了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Focus on Meaning),它以“幼儿学语”为理论基础,仿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外语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它强调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强调意义和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而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这种做法使得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只注重发展交际策略,而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学习,不利于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尤其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方面表现较差(Harley&Swain,1984; Spada&Lightbown,1989: Harley,1992)。可见,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也不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一些研究者开始寻求能把语法规则和交际能力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并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总结以往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者们提出形式教学无疑对语言习得很有促进,而且必须与自然习得相结合,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Focus on Form)即是在对前两种教学进行批判和改进的基础上产生的,主张在以交际为中心的课堂中采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偶然出现的语言成分。它主张课堂教学仍以交际和语意表达为核心,但不忽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尤其是当学习者在交际活动中出现理解或表达困难时,可以将其注意力暂时集中到语言形式上来。这种教学方法综合了前面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使其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语言形式和意义在教学中的统一,使学习者在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西方一些国家针对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都做过相关研究,大量的理论性和实验性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Focus on Form教学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R.Ellis,2002)。一些研究也表明,Focus on Form能成功促进第二语言的发展(Doughty,1991; Doughty&Williams,1998; Harley,1998)。目前国外研究者对把语言形式教学融入到交际教学中基本都持肯定态度,且Focus on Form教学发展正呈现欣欣向荣之情景。目前,国内语言教学界对Focus on Form教学的研究还不多,相关研究主要还是倾向于文献的综述性介绍,如戴炜栋通过论证指出显性语法形式教学优于隐性的教学模式,结合语篇、语境教授语法形式胜过孤立地教授语法形式,交际教学法可以融入语法教学。虽然国内近些年也逐渐关注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但是正式将其运用到教学的实践教学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为了考察在中国以英语为外语的语言教学环境下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的所产生的总体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将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应用到大学英语交际教学中,并对其可行性和教学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在以意义为中心的课堂上前摄式语意和形式兼顾的课堂行为和反应式语意和形式兼顾的课堂行为各占的比重是多少?在以意义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主要需要关注的语意和形式兼顾的课堂语言形式有哪些?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是否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是否的确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利性?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描述研究法调套了厦门某大学同一位英语教师所授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级(实验班和控制班)共61名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两个班级的课堂分别主要授以Focus on Form教学和Focus on Meaning教学,学生人数分别为30和31。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了水平测试,并对测试成绩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标准差很接近,表明两个班在实验前英语水平相当。本研究采用了两个测量指标: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包括话题对话),英语笔试测试成绩(包括阅读、写作和翻译)。   通过收集试验结果的数据、比较和分析研究发现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可以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交际课堂,对学生英语习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表现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且能更加有效地在交际课堂上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有效的结合起来。   本研究是在国内大学英语交际课堂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对英语语意和形式兼顾教学进行的实证研究之一,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和资料,期望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由于一些客观条件(如实验时间、实验设备方法、实验对象等)的制约,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中能够加以改进和完善。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幽默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西方传统三大理论曾经对幽默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后,幽默的研究也扩展到其他领域,语言学界各大学者也相继展开研究,从修辞学、语义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经常发现同一本书会有很多不同的翻译版本。这一定程度上使得翻译质量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杰勒德·麦卡莱斯特(2000:231)在谈到翻译评估的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2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性(课堂观察,访谈,回溯性写作)和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影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以及高水平大学英语学习
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动态系统,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也是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的部分。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字母词迅速从西方语言进入汉语,与
托妮·莫里森因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世界文学殿堂的最高荣誉,从而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
语法问题是任何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语法教学的作用与地位始终在外语教学界颇具争议,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主流认识,大致经历了由尊崇到摒弃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发展到了巅峰,因此无论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和书籍很多,研究《红楼梦》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