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第一骶后孔和骶外侧嵴与骶2“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建立以第一骶后孔和骶外侧嵴为解剖标志的骶2“椎弓根”置钉定位技术。方法:取15具成人干燥骶骨标本,分别从第一、二和第二、三骶椎椎体融合遗迹(骶横线)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观察⑴骶2“椎弓根“的形态、⑵第一骶后孔与椎弓根的关系;在平分骶2”椎弓根“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观察骶2“椎弓根”及其与骶外侧嵴的关系。在骶2“椎弓根”前部(即盆面),平行骶骨底平分椎弓根的平面与骶前孔内侧缘连线的交点为a点,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为b点。测量骶外侧嵴(s点)与a、b两点连线即sa线、sb线与正中矢状面夹角A角、B角及sa、sb的长度。从椎管最外侧的一点P向sa线及sb线引垂线,与sa及sb的交点分别为h1和h2,测量P h1和Ph2的长度。第一骶后孔下缘最低点(W)与第二骶后孔上缘最高点(Y)连线为WY,平分“椎弓根”的平面与WY线的交点为O,测量WO的距离,O点在W的下方时为正值,O点在W的上方时为负值。在10具尸体标本上观察骶骨前的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并按照上述的测量结果置入骶2“椎弓根”螺钉,使螺钉穿出骶骨前方,观察螺钉的出钉点的位置。结果:骶二椎弓根从后外走向前内,呈扇形,后宽前窄。WO的距离统计学结果为0mm,所以在平行骶骨底平面上“椎弓根”的中轴平面通过第一骶后孔下缘最低点W。经过两侧W点画一水平线,此线与两侧骶外侧嵴的交点可作为骶2“椎弓根”置钉的进钉点,其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上与骶骨底平行,水平面上向内倾斜大于30.23°,小于45.73°;螺钉的长度大于27.53mm,小于35.46mm。ph1平均为4.53mm,ph2平均为9.55mm。螺钉的直径只要小于2倍P h1即可,即小于9.06mm。在骶骨前方骶交感干和骶正中动脉之间存在安全区域。结论:第一骶后孔和骶外侧嵴与骶2“椎弓根”间存在较恒定的解剖位置关系,第一骶后孔和骶外侧嵴可作为术中判断骶2“椎弓根”位置和骶2“椎弓根”置钉进钉点的解剖学标志。此种置钉方法的螺钉出钉点能落在骶骨前的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