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终末期肝硬化模型的制备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终术期肝硬化的动物模型。方法:80只6月龄雄性Wistar-Imamichi(WI)大鼠,体重400~500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只),行左肾静脉周围及肾上腺周围去血管化,精索静脉周围去血管化。经两周伤口愈合后,以每升蒸馏水中含0.35g苯巴比妥钠的溶液代替饮用水2周之后,经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注射四周后改为50%(CCL4)。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每周2次,总共持续8周。前4次经腹部皮下注射,以后12次经四肢交替注射。大鼠予高脂、低蛋白食物(玉米粉94.5%+猪油5.0%+胆固醇0.5%)代替饲料,饮5%的乙醇代替饮水。对照组(2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频率、剂量和持续时间同实验组。8周后取肝组织行HE、Massion三色染色,测定门静脉压力,测定大鼠各周的体重。结果:实验组60只大鼠造模结束时,死亡6只,死亡率10%,实验结束时,按照成模标准,造模成功大鼠共为54只,均可观察到肝硬化结节及镜下假小叶形成,门静脉压力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腹水形成,成模率90%。对照组20只全部存活。结论:采用手术、药物与饮水联合,并根据体重的变化及肝硬化的病理过程调整CCL4剂量可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终末期肝硬化模型。第二部分辅助性肝移植治疗大鼠终末期肝硬化目的:探讨辅助性性肝移植对终术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及脾切除对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另取36只Wistar-Imamichi(WI)大鼠,体重200~250克,做供肝,另外随机取18只8月龄体重400~500克的大鼠为对照组(A组)。将制得的终术期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三组,B组18只,予动物中心颗粒饮食,饮自来水;C组,18只,行辅助性肝移植;D组,18只,行辅助性肝移植加脾脏切除。术后第四周,存活大鼠在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下,开腹观察移植肝与原肝的形态,组织学变化,移植肝体重的变化,行HE染色;测定大鼠各周的体重;抽血测大鼠外周血甘氨胆酸(G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SB)、白蛋白(ALB)、血肌酐(Cre)、尿素氮(BUN)、血小板(PL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结果:辅助性肝移植术后四周,A组大鼠全部成活;B组大鼠存活5只,存活率27.8%;C组大鼠存活13只,存活率72.2%;D组大鼠存活11只,存活率61.11%;B组的存活率低于A、C、D组(P均<0.05);术后D组大鼠的血小板,白细胞较C组明显升高(P均<0.05),HE染色示移植肝增生,炎细胞浸润,细胞核分裂明显;轻度排斥反应,可见肝小叶结构正常,汇管区有多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侵润,小叶见静脉内膜水肿增厚,内膜下可见多量中性粒细胞侵润;宿主肝萎缩。术后C、D两组大鼠移植肝体重增加,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大鼠辅助性肝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终末期肝硬化,使终末期肝硬化大鼠存活率明显升高;脾切除使血小板增高,容易形成血栓,感染率增加,存活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