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螺旋CT三维重建研究测量寰椎椎弓根钉骨性通道的形态学。通过测量分析结果,为寰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从我院PACS系统中选取100名行颈椎三维C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三维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椎双侧椎弓根及侧块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宽度、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的宽度、椎根弓内斜角,侧块内、外缘的高度,侧块上、下缘与水平夹角;应用SPSS17.0软件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寰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椎弓根宽度(8.11±1.52) mm、椎弓根内侧皮质的宽度(3.13±0.51)mm,外侧皮质的宽度(1.53±0.44) mm,椎根弓内斜角14.12°±2.12°,侧块外缘的高度(20.63±2.66) mm,侧块内缘的高度(7.13±1.72) mm,侧块上缘与水平夹角30.23°±2.56°,侧块下缘与水平夹角23.52°±2.34°。寰椎椎弓根骨性通道分型:Ⅰ型占5%(5例),Ⅱ型占80%(80例),Ⅲ型占15%(15例)。在测量指标中,椎弓根内侧皮质骨厚度和椎弓根外侧皮质骨厚度。
结论:
椎弓根内侧皮质厚度大于椎弓根外侧皮质厚度的解剖学基础是导致实际的寰椎椎弓根置钉通道较理想骨性通道的偏外从而更易损伤椎动脉的重要原因。寰椎椎弓根骨性通道的解剖结构特点则影响置钉技术的选择:术中磨掉寰椎椎弓根内侧皮质是避免损伤椎动脉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