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主敬”说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wei0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朱熹“主敬”学说的问题背景出发,通过对朱熹独特的为学经历及其思想转变的历史考察,针对近年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动态,力图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把“主敬”学说放在朱熹整个思想体系的发展之中和朱熹生活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放在朱熹哲学的整体架构中,追源溯流,以清晰地再现和阐释朱熹“主敬”学说的形成、特质及其在整个朱熹哲学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现朱熹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质和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把朱熹“主敬”的学说置于宋代朱熹生活的具体历史境遇中,着重考察这个时代青年朱熹的“主悟”思想,通过具体分析,展现朱熹思想的复杂性和疑难性,以便更好地说明朱熹在特定生存与历史境遇下的思维开始——“主悟”。这个部分的重点是对朱熹早年时代的三教融合展开论述,把朱熹的生命之躯与血肉之魂放到多维文化视野中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以突显文化氛围对朱熹早年“主悟”思想的重要影响;然后从发生学意义上考察朱熹早年思想的形成,通过对朱熹在困境中形成的独特心理态度的分析,凸现这种态度对其“主悟”思想的心理暗示,以至于使得青年朱熹对佛老深有可契。本部分将以相关资料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和心理分析的统一中把握青年朱熹对“悟”理解。 本文第二部分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通过检视朱熹相关文本和现代研究成果,力图从展现朱熹思想的复杂变化过程入手,着重考察朱熹理性主义转向即“主敬”学说的确立。这部分主要研究朱熹“主敬”哲学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通过“知禅之非”和“兼容静敬的主敬工夫转向”两部分叙述,突出朱熹的“主敬”学说来自对“悟”与“静”超越和发展,来自综合创新,并简要分析“主敬”学说确立的理性主义转向之意义。 本文第三部分结合前面论述,简明分析了朱熹“主敬”说的内涵,并进一步阐述了“主敬”工夫论转向的意义。 本文第四部分,扼要地论析了明儒胡居仁、朝鲜大儒李退溪和曹南冥对朱熹“主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说明朱熹“主敬”说在本土和朝鲜的历史影响。本文第五部分,从近现代以来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中致思,认为“主敬”这一宝贵的修养思想虽退居幕后,但该思想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其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格独立之途。
其他文献
21 世纪是一个崇尚管理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经济的腾飞又离不开广大民营企业的推波助澜。以
汽车是工农业生产、商业交通、人类生存和工作的重要运输工具.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并使之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已成为当今政府部门、经济界、理论界的共识.但是,随着
王国维是中国美学史上融会古今,打通中西的一位大学者,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最后一位代表,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转型期的一位美学思想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把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关于他的思想,我们可以进行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等多种角度的阐释。本文从其人生哲学入手,希望通过对庄子人生哲学的解读,能为现今挣扎于迷
在当代,多元主义已成为一种时代特征。价值多元主义、组织多元主义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等等均体现了当代民主的这种特征。而民主政治的本质又要求政府权力以一种“集体授权”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