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 世纪是一个崇尚管理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经济的腾飞又离不开广大民营企业的推波助澜。以“和谐”为基点的中国传统思维,根植于几千年儒家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柔济刚、以情补性、以义代利,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自成一套卓然独立的人本主义管理体系,是民营企业廓清思维方式多变、管理理论林立之迷雾,解决既不能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又不甘坐困小作坊生产围城之两难境地,完成中国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先进管理方式链接的思维法宝。本文围绕和谐思维、民营企业及和谐思维对民营企业管理的指导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首先,界定了和谐思维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和谐思维是一种立足于系统观,以多赢共生,协同并举,共同发展为目标,协调思维对象各方关系的思维方式。它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信息层、动力调控层及智力智慧层等。它的主要特征包括目的性、多样性、实践性、趋前性、交互性、整体性等。这一部分主要以和谐思维的历史演变为行文脉络,从古到今,由外而内,对中国传统和谐思维的发展、当代国内外关于和谐思维的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谐思维的发展进行了概括。从不同的时空交错点上,全方位剖析了和谐思维的本质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层次。其次,分析了民营企业的概念及其管理发展的不同阶段。虽然从整体而言,民营企业呈现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及计划经济的桎梏之下,又时值价值取向偏混乱、社会构成要素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加之内部家族式控制、人际关系网络复杂等诸多特点,民营企业管理在发展中出现种种不和谐现象,如文化管理失和、管理制度失和、人际管理失和等,导致了普遍存在的“长不大”现象与“流星”现象。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及中国加入WTO,则意味着民营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结合几个实地考察的例子,逐一分析了各种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急需解决的迫切性。最后,探讨了和谐思维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具体指导。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在初步解读和谐思维与民营企业的内在关联性之后,试图通过和谐企业文化管理、和谐企业管理模式、和谐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管理及和谐企业外部社会关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