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经得到理论与实践的证明,并且有越来越重要的趋势,而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都将处于深度调整期,金融发展是关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要素之一。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金融与风险历来相伴而生,金融创新又加剧了这种风险的发生几率与严重程度,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对金融行业的租金分配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与银行理财业务形成了竞争格局,银行为防止其利益受损,极有可能放松对金融理财业务风险的防范,进而增加了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以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的金融理财业务本质,以及商业银行金融脆弱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庞氏骗局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规模、结构、投资与风险等级,以及银信合作与资金池—资产池的运作模式,剖析了风险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理财产品主体的界定导致的信用风险、期限错配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投资方向与市场风险,以及资金池—资产池模式本身蕴含的庞氏骗局陷阱四个方面。其后,对美国、日本、荷兰个人理财业务风范防范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可供我国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经验借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善的法律体系与完备的征信体系,二是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最后,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与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实践,分别从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银行内部控制以及投资者四个角度提出了规避我国理财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本文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的认定从金融创新与金融脆弱性入手,揭示了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的根源,是金融体系的本质属性。又对可识别与鉴定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三者的成因进行分析,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一种可能的视角创新。并且从宏观、监管、银行内控、以及投资者四个维度构建规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的策略,更为全面与客观。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整体风险度量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以及理财数据的匮乏,本文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尤其未对风险大小以及影响因子进行测量,是本文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