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保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担保行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担保企业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由于担保业务的特殊性,担保企业从诞生之日便被国际上公认为高风险行业,对担保企业有“不赔三年,一赔到底”的说法,特别是民营担保企业,很多存在资金实力不充足或缺乏国家金融机构强大支持的问题,如何才能完善担保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担保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是信用和风险,其本质是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作为金融机构的中介定位,其高风险性由担保业务性质决定。怎样有效地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了影响担保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本人论文写作的出发点。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实践中,国际上各企业在接受COSO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各自行业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些体系为本人研究担保公司基于ERM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担保机构作为承接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中间链条以及银行信用业务的补充,其风险远远大于银行,但风险控制能力却又远不如银行,所以,担保企业必须具备比银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我国融资担保业处于初创时期,存在风险缓释措施不足的问题。2010年3月,七部委联合颁布实施《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整顿”成担保行业第一关键词。推进全行业整顿工作,根据审慎理念建立和健全担保机构法人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成为了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在行业大背景下,担保机构增速放缓,担保机构自身也越来越注重内部控制,从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稳健发展。本文基于ERM框架的内部控制视角,以WL担保公司为例,通过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调研,分析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善措施。全文分6个章节,第1章绪论,简单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章介绍了融资担保的相关理论研究,第3章基于ERM框架的内部控制,依次分析了ERM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为全文提供理论依据,第4章在第3章基础上更深入一步,与本文标题呼应,介绍了基于ERM框架的我国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分别阐述和分析了我国担保企业发展和现状、担保企业建立基于ERM框架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担保企业基于ERM框架的内部控制结构以及各业务流程环节的风险点和控制措施,采取递进的方式,在研究上层层深入。第5章及第6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WL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缺陷和改善措施,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结合担保行业的特点引入ERM框架概念,基于ERM框架的全新视角拓展了ERM框架在担保领域的实践运用,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手段,分析了WL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缺陷和改善措施,对其他担保公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规范和整顿担保行业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