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内侧髌旁入路切开空心螺钉固定、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与关节镜下钢丝固定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分析,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骨科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的54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空心螺钉组(22例)、关节镜下空心螺钉组(11例)和关节镜下钢丝组(2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内容为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Lysholm、IKDC及Tegner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情况。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54例患者全部进行随访,本研究中交通伤占76%。术后2个月,三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4.06±0.88)分、(90.13±1.42)分、(90.20±3.16)分,IKDC主观功能评分分别为:(86.09±3.58)分、(90.13±3.20)分、(90.63±3.68)分,Tegner评分:(4.0±0.24)分、(4.5±0.22)分、(4.3±0.35)分,三组间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3.56±1.22)分、(94.59±1.28)分、(93.98±1.16)分,IKDC主观功能评分分别为:(92.76±1.12)分、(93.95±1.50)分、(93.27±1.38)分,Tegner评分:(8.0±0.28)分、(8.2±0.39)分、(8.2±0.33)分,三组间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术后早期微创组(关节镜下空心螺钉组和关节镜钢丝组)比切开螺钉组有一定的优势,近期临床疗效更佳。2.微创组与切开组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术后中期膝关节功能恢复较理想,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各有优势,术前应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考证及最佳手术方式亟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