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貂圆环病毒(Mink Circovirus,MiCV)是2014年发现的一种与水貂腹泻有关的新型圆环病毒。目前,对于MiCV的病原学、流行情况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较少,病毒的传播方式等研究未见报导,MiCV对于水貂养殖业的经济影响仍未知。因此,对于MiCV的高效、准确、特异性的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报道的检测方法只有常规PCR及RPA方法,对于水貂圆环病毒抗体的检测及病毒定量检测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根据MiCV的Ca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含目的片段的标准质粒建立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的方法,绘制了标准曲线方程Y=-3.155X+39.202,得到各个参数分别为:扩增效率为107.447%,斜率为-3.155,相关系数(R~2)为0.974。最低可检测到10~1 copies/μL,重复性较好。应用RT-qPCR方法定量检测来自不同省份水貂组织、粪便、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山东52.88%、河北67.90%、辽宁58.46%、吉林38.46%、黑龙江30.30%,总阳性率为49.38%。检测结果说明了MiCV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河北省。同时通过RT-qPCR的定量检测方法检测了受感染水貂的肺、肝、心、脾等不同组织器官内病毒含量以及分布情况,发现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水貂的组织器官中可不同程度检出MiCV,综合考虑判断心脏可能是MiCV检测的首选组织材料。其次从检测到的阳性样品中选取6株来源不同省份的病毒,并扩增全基因组序列和分析,对MiCV的ORF1和ORF2的核苷酸及所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序列长度均为1753 bp,MiCV毒株ORF1核苷酸和所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9.3%-99.9%和99.3%-100%之间;ORF2核苷酸和所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8.2%-100%和98.7%-100%之间,结果表明Cap基因的保守性较好,且目前所发现的所有MiCV毒株,变异率不高。并且通过构建重组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MiC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根据Cap基因的保守性较好的特点,选择Cap为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抗原。通过棋盘滴定法进行最佳条件优化,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为5μg/mL,被检血清稀释度为1:200,酶标蛋白A/G稀释度为1:10000,反应时间为60分钟。将间接ELISA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2.31%和91.67%,两种方法的符合度为0.838,重复性好。随后利用新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来自国内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和河北五省683份血清临床样品。阳性率分别为:山东26.79%、河北33.81%、辽宁25%、吉林27.87%、黑龙江13.04%,总阳性率为23.87%。在检测的24个养殖场中,有21个场子中检测到了MiCV抗体的存在,试验结果证明了MiCV在国内水貂主要养殖区感染范围较广。本研究分别从病毒DNA和血清抗体两个方面检测了MiCV在我国主要的水貂养殖省份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MiCV致病机理流、行病学和防控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