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经济发展受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影响比较大。2013年以来山西省经济面临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制造业是经济社会运转发展的基础,作为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需要发挥制造业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现有对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是对各项单一能力的综合评价,未对各项基础能力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本文对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运用协同理论对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补充,此外基于资源禀赋理论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正确认识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和竞争力水平是制定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论文首先对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参考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使用因子分析法和复合协同模型对山西省2005—-2018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为了更加准确反映山西省制造业竞争力在全国的水平,本文选取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贵州和陕西五个省份作为对比分析。再对山西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将山西省制造业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山西省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05至2018山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582上升到2018年的1.482;但是与其他省份比较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较低,2008年之前与其他省份的差距比较小,2008年之后与其他省份的差距扩大。协同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制造业协同度水平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071上升到0.361;但是与其他省份比较制造业协同度水平较低,与陕西和吉林省水平持平,但是低于其余三省。制造业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方面,从业人员的投入、R&D研发投入、市场化水平和人均邮电量对竞争力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干预对竞争力作用不显著。制造业竞争力外部影响因素方面,区位商和产业转移对竞争力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外商投资和产业外向度对竞争力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