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移动机器人测控系统开发与导航控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高效率、高灵活性、高智能性成为人类的主要需求,自主移动机器人逐渐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针对非结构环境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功能要求,对控制体系结构、环境检测、路径规划、运动控制、路径跟踪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机器人测控系统进行开发。  首先,设计了移动机器人控制体系结构。对自主设计的移动机器人“伊诺”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其功能需求和硬件配置,将水平型体系结构和垂直型体系结构相结合,设计了混合型的移动机器人控制体系结构的系统框架。  其次,研究了基于视觉的环境建模技术。利用Harris角点提取方法对双目视觉进行基于线性模型的标定,得到简化投影矩阵和单应性矩阵;利用逆投影变换原理判断环境中疑似障碍物的真伪,获得了真实障碍物环境模型。  第三,完成了基于行为动力学的滚动窗口路径规划。将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分为奔向目标行为和避障行为,建立了行为动力学模型;根据环境模型,将全局目标分解为若干窗口中的子目标,通过滚动窗口路径规划仿真,得到从设定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无碰撞路径。  第四,设计了基于模糊 PID控制的路径跟踪算法。以机器人航向角误差及其误差变化率作为控制器输入,通过模糊推理规则对PID参数进行实时动态调整,获得机器人航向角输出。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可以有效地跟踪规划出的路径。  最后,开发了移动机器人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在VS2008、OpenCV2.3、MATLAB平台上,编制了自主研制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应用程序,对移动机器人各传感器进行了功能测试试验,为进一步开发该机器人提供了技术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NMR光谱数据分析和与已有物质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东獐
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车身控制器的数量大幅增加,采用传统点对点通信的车身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增加将导致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增多,不仅为线束布线和故障诊断带来困难,而
As the role of missions and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outer spa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essential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many earthly problems,such as resourc
随着社会多元化程度的不断加快,科技的持续发展,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产品的复杂程度更是日益提高。而传统的设计优化理论在对复杂系统进行设计时存在设计效率低、产品开发周期长等诸多缺陷。为此,科研设计人员开发了新的设计优化理论,即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该理论强调充分利用各学科之间的存在的耦合协同机制,通过不断协调各学科变量的取值,从而获得系统整体最优解。在操作上,该理论要求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科间存在的耦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乙肝标志物(HBV-M)、肝功能ALT、AST的关系,以期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在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搜集乙肝六项、肝功能等资料,探讨HBV DNA载量与HBV-M、ALT、AST含量的关系。结果各阳性模式的病毒载量比较,大三阳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教授为主,而对于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注及应用则较为欠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强
期刊
【摘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办学的主要力量。我校以文化引领,特色促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依法治校,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师资;专业成长;团队;管理;文化  搞好教师管理,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长期任务。  一、文化引领,特色促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沉淀桃园中学学校文
美国教学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包含着两部分,即
期刊
被列为中组部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以来,蒙自县按照中央和省、州组织部门的要求,紧紧结合自身实际,从强机构、定思路、建阵地三个方面人手,打开工作局面,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强机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把握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