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获得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边地区Bell面瘫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Bell面瘫患者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分布,探讨发病严重程度的可能相关因素,总结Bell面瘫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和转归。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Bell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评估发病时的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回顾性分析Bell面瘫患者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分布、季节分布;起病至就诊的时间;合并的慢性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发病时的伴随症状(耳后疼痛、味觉减退、溢泪、听觉过敏)以及治疗用药方案等;分析不同因素与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治疗用药方案对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无序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有219名Bell面瘫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发病年龄53.6岁,高峰发病年龄为50-59岁。Bell面瘫在夏季、秋季的发病率较冬春季节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本地区Bell面瘫患者自发病起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2.4d,发病3天以内就诊的患者占76%。Bell面瘫患者中面神经功能IV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40.2%。不同因素与面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病变侧与发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与发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糖尿病病史与发病严重程度有相关趋势;耳后疼痛、味觉减退、溢泪、听觉过敏与发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接受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的患者的早期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神经节苷脂组、神经生长因子组以及对照组(P<0.001)。结论Bell面瘫患者发病年龄集中于45-70岁之间,尤其在50-59岁间发病率最高。Bell面瘫在夏季、秋季的发病率较冬春季节更高。本地区Bell面瘫患者自发病起至就诊的平均时间短,体现患者较好疾病与健康认知。患者性别、病变侧与发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与发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伴随的耳后疼痛、味觉减退、溢泪、听觉过敏与发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糖尿病病史、合并耳带状疱疹与发病严重程度暂无相关性,但可能存在相关趋势,需扩大样本量行进一步研究。营养神经治疗可能对Bell面瘫患者的早期面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