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了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诸多负面影响。随着环境信息的日渐透明,利益相关者的绿色诉求得到了更为集中的表达,面对利益相关者环保诉求带来的压力,企业如何做出战略决策以回应利益相关者对其合法性的要求并借此获得竞争优势,成为现阶段企业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探索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技术选择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积极主动地引导企业的绿色行为,并将宏观性的可持续性特征与面向具体任务的绿色技术选择联系起来。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研究问题展开:(1)企业绿色技术采纳的重要促成因素;(2)提出理论框架来展示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探讨高管支持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企业绿色形象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并确定了利益相关者的环保诉求,结合制度压力明晰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如何推动企业绿色技术采纳的决策过程。通过收集数据进行验证和统计分析,构建理论模型来揭示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具体绿色技术选择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绿色技术采纳主要从产品绿色化、工艺绿色化、员工绿色化三个层面来介入企业的微观运营。同时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会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采纳,并通过影响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力度来对绿色技术采纳产生正相关影响。而企业绿色形象负向调节政府环保导向、竞争者环保导向与企业绿色技术采纳间的关系,并且企业绿色形象可以通过高管支持来产生调节作用。即当企业绿色形象较差时,高层管理者会更倾向于支持企业通过绿色技术采纳行为来回应政府和竞争者对于环保的期望。
  本研究对现有企业的可持续管理与发展做出理论贡献:(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发现了企业绿色技术采纳的推动因素;(2)探究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和企业绿色技术采纳两者间高管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企业绿色形象的调节作用;(3)研究过程中对绿色技术现有的多个研究领域进行回应。本文构建的模型丰富了已有的关于绿色技术采纳的理论研究,并且有助于引导企业对利益相关主体的诉求进行积极响应,从而增加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绿色行为。
  
其他文献
药物代谢研究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成分代谢研究对中药作用机制探讨,中药新药研究,中药质量评价和临床用药等都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具有快速灵敏、专属性强、样品预处理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研究高极性、热不稳定性、高分子质量和低挥发度等有机化合物。将液质联用技术用于中药成分代谢研究,对于推动现代中药代谢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中以中药中四种生物碱成分
学位
白首乌为传统补益类中药,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主产于江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等多方面作用,白首乌C甾苷(C Steroidal Glycoside,CSG)是白首乌主要有效部位。1.抗衰老作用研究目的:以维生素E(100mg/kg·d)为对照,观察高(CH)、中(CM)、低(CL)剂量组(20、40、80mg/kg·d)抗氧化、耐缺氧、抗
学位
我国是一个山地和丘陵占据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国家,乡村在这些地域分布较为广泛。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山区乡村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聚落景观。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山区乡村风貌的独特性逐渐被侵蚀,生态资源被破坏的同时还面临着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因此,研究如何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对山区乡村进行科学的景观规划和景观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浙江山区乡村为研究对象,从乡村自然景观、乡村聚落景观
在中国,1998年以来,住房产业被政府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城镇住房分配制度也由原来的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化分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住房金融体系的研究,就成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的深度,该文首先在第一部分界定了住房金融的内涵、分析了住房金融的特点.作者认为:伴随着住房买卖及住房经济活动而发生的、不能等同于房地产金融的住房金融,是以住房信贷为主的各种住房信用
学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和媒体关注等治理机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日益凸显。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平台,让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联系紧密,为企业提供各种发展资源,因此理论上,企业应承担起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社会责任。但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的趋利性,当外部约束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乏时,企业往往会实施损害他方利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从本质上看,盈余管理行为的实施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
学位
降成本仍是供给侧改革的攻坚难题。在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大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成本管控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挑战。而成本粘性问题是成本管控举措实施成效的重要决定因素。成本粘性是指企业成本费用随需求量上升而急剧上升,而在需求量下降时难以降低成本的不对称现象,易造成资源冗余,成本高企不下。也就是说,成本粘性可体现了企业资源调整决策结果以及内部资源利用效率。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
学位
在市场竞争剧烈的今天,双元性创新行为(即利用性创新行为和探索性创新行为)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生命力的核心因素。在既有文献中,组织的支持普遍被认为是员工创新行为的基石,员工的组织支持感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然而,新近研究指出,组织支持感常常伴随着义务和责任,并非总是受到欢迎,也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当组织给予的支持并非员工所需,或者员工并非自愿接受支持时,就意味着员工需要被动的承担更多的角色外义务和责任
学位
在组织中,领导信任的程度会影响个体积极性的发挥,而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则影响着个体绩效,关系绩效作为个体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领导信任程度的影响;因此,领导信任的程度与员工的关系绩效紧密相关。由此本文以领导信任为研究切入点,探索领导信任究竟如何影响员工关系绩效。界定本文的研究情景为中国企业,研究对象为企业内部员工,遵循“领导信任→自我效能感→员工关系绩效”的研究思路,引入组织支持感这一调节变
学位
在当今全球化和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创新无疑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首要政策议程。作为上市企业的重要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独特的创新性和高增长性等特征,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存在诸如知识溢出之类的市场失灵,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支出通常不是最优的,并且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并不断提高创新效率,各国政府已开始通过使用研发资金、项目支持、税收优惠和其他政策工具
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而言,突破式创新是财富创造的核心。因此,突破式创新是大多数企业的优先考虑事项,希望突破式创新能引领它们走向成功。先前的研究认为,专注于突破式创新的公司具有更大的价值、更强的市场力量,并且更能获取长远利益,比那些不注重突破式创新的公司更有优势。突破式创新与新产品成功呈正相关,高创新性提高了企业绩效,公司的突破式创新只占其收入的38%,而占其利润的61%,专注于突破式创新的公司可以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