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方言连续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周口方言的声调进行科学的实验分析,对周口方言的单字调及双字调的变调进行科学定位。然后运用音系学中的优选论对周口方言中的变调现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第一章简要描述了周口方言的声母韵母系统,并对周口方言的声母韵母与普通话的声韵母差异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第二章首先对优选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括分析,其次分别举例针对优选论在中国南北两个地方的方言连读变调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河南两个地方方言运用优选论对连读变调的分析分别概述,最后对周口方言的声调研究简要概述。   第三章运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对采集的语料从三个方面,即单字调,两字调连续变调,以及两字组和三字组中的轻声做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周口方言中有4个单字调,即T1(13),T2(43),T3(33),T4(51).古入音在周口方言中已经消失。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如下所示:   1)T1+T27 T4+T2 LH+HH?HL+LH2)T1+T37 T4+T3 LH+LL?HL+HH3)T3+T47 T1+T4 LL+HL?LH+HL4)T4+T4?T1+T4HL+HL?LH+HL对轻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为:两字组中的轻声除了T1+N之外,其他的声调后面的轻声呈现降调趋势,轻声首音与前字末音协同发音。三字组中的轻音处于中间位置时,除了T2/T3/T4+N+T2之外,其他的轻声调值的起点与前字协同发音点与后字协同发音,是前后两字的过渡。   第四章采用优选论对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了音系分析。优选论摒弃了原有生成语法的有序规则和推导过程而使用了限制条件的排序进行推导分析。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每一个教师都想对作为教师的自己这个人,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楚的了解,都想找到更好的途径,使自己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本文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经历所进行的有
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1903-1966)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上层阶级最杰出的小说家、英国文学史上卓越的反讽大师和文体家,被誉为“他那一代最有才能的小说家之一”。  
《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吸引了大量读者,很多学者从小说的风格、主题、或者是人物的性格分析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研究。有的学者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呼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软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使得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CALL在大学英语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文坛的常青树,他出版的小说至今已接近30部,作品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美国文学奖项,很多评论家坦言:在文学领域中,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这个文学时代是菲利普·罗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逐渐研究拒绝言语行为,多数学者通过语篇补全测试搜集语料,着重探讨非正式场合人际交流中的拒绝言语行为。基于正式机构话语的相关研究数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