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建立兔VX2椎体肿瘤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兔后肢瘫痪的发病时间、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材料与方法: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VX2瘤块接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L3或L4椎体内,接种术后每天两次评估兔后肢运动功能,记录兔出现后肢瘫痪的时间。于接种后14天、21天、28天和兔出现后肢瘫痪时行兔腰椎MRI、CT检查。接种术后21天和28天,分别随机处死1只影像学检查已提示肿瘤生长但无瘫痪症状实验兔,取出腰椎进行病理学检查。余实验兔则于出现后肢瘫痪时处死行病理学检查。接种后三月将仍无后肢瘫痪症状实验兔处死,取出原肿瘤接种部位腰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本实验共有27只兔椎体肿瘤种植成功,成功率90%(27/30)。另有3例建模失败,其中1例肿瘤椎旁生长,2例肿瘤种植失败。接种术后14天,MRI检查显示1只无临床瘫痪症状实验兔椎体内已有肿瘤生长;接种术后21天,20只实验兔MRI及CT检查显示椎体肿瘤生长,其中18只实验兔无后肢瘫痪症状;接种术后28天,又有6只实验兔MRI及CT检查显示椎体肿瘤生长,其中5只实验兔无后肢瘫痪症状。实验兔后肢瘫痪症状出现前,共24只实验兔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生长。除于术后21天、28天分别随机处死的1只经影像学证实的成瘤兔外,余25只实验兔在后肢瘫痪症状出现时,影像学检查皆显示有肿瘤生长。兔出现后肢瘫痪症状的时间最早为19天,最晚36天,平均26.4±4.2天。腰椎MRI检查显示L3或L4椎体内异常信号,局部脊髓受压,伴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块。CT扫描表现为L3或L4椎体内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伴瘤骨形成,椎体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生长。所有成瘤模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椎体内肿瘤细胞生长。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兔VX2瘤块法制作椎体肿瘤模型可行性好,操作简便,实验动物成瘤率高。接种术后21天行MRI及CT扫描能较早确定肿瘤模型制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