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政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而早在一二百年前,英国社会就已经建立了公共财政制度,并逐步将此制度推广到西方其他发达国家。通过对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建立过程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公共财政制度是在政府预算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政府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的基本制度。政府预算制度的特征是:计划性、归一性、公开性,和法治性。公共财政是为了公共目的、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理财的全过程。政府受社会公众的委托筹集财力——公共收入,并按照社会公众的意愿来安排使用这些收入——公共支出。公共财政的特征通过政府预算得以体现出来:它的目的是向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它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财政;它要求有一套公开、透明、完整、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它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治化的财政。公共财政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公共支出要符合社会公众的意愿,要有效率,要加强公共支出管理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过去我国财政管理的重心一直是收入管理,而在支出管理方面,旧体制所造成的预算不规范,预算软约束、财政支出效率不高等问题却一直没能提上改革议程。财政支出资金浪费和效益低下的种种表现充分暴露了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存在不少漏洞。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我们的改革不能以牺牲公共支出的规范性为妥协,公共财政的框架不能倾斜。中国财政管理的重心应从过去的收入管理转移到了收入管理与支出管理并重、而且更加重视支出管理。财政支出管理是财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为解决我国公共支出一直存在的“总量匮乏”、“结构不合理”、“支出效率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过去理论界对公共支出管理的讨论,分别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是政府职能界定问题、第二是体制保障问题、第三是管理有效的问题。三个研究视角分别构成三个层次。目前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公共支出管理体系第三层次的建立。现代公共支出管理体系的基点是公共资金。公共资金是指资金的性质与取得,与管理形式无关。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着预算内、预算外和制度外三种资金。它们都属于公共资金的范畴,都应当纳入公共支出管理的范围。按照公共资金的支出过程,一个完整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包括五项核心制度。三个基本环节是公共资金的分配、公共资金的使用、公共支出结果评估。五项核心制度是指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