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不仅具有丰富的医学价值与文献价值,更承载了当时中医药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民国中医药期刊做了较为完整地搜集与整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对民国中医药期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然而,关于民国中医药期刊的综合性专题研究却很少见。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了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及其特点。1、收集各类出版物中医药期刊目录,包括宋大仁整理的《全国医药期刊调查记》(上)、汪浩权整理的《抗战期间全国医药调查录》、李经纬等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上)附录的《中医药刊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主要中医药期刊一览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医药史》、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岭南医学史中》、沈伟东主编的《中医往事:1910-1949民国中医期刊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等整理出版的《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等等,同时查阅了图书馆、数据库等资料进行调研,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民国中医药期刊题录数据库》、上海图书馆建立的《全国报刊索引》、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国家图书馆民国期刊库、《大成老旧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民国旧报刊等等,调研过程中补充了17种期刊,以上出版物目录中未纳入。最终确认民国中医药期刊322种,其中199种期刊是通过查阅相关原文后确定为中医药期刊,123种期刊通过其他方式确定为中医药期刊。收集整理了这322种期刊的创办者或主编、创办时间、停刊时间、出版周期、出版地、办刊宗旨等信息,建成民国中医药期刊数据库。2、对期刊的年创刊量增长趋势、主办机构分布、地域分布等做了统计分析,认为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清末,1897年至1911年,可看做期刊的萌芽阶段,共创办中医药期刊8种。这一阶段期刊创办数量不多,但已经出现部分期刊为维护中医利益而创办。②1912年至1927年,期刊探索发展阶段,共创办中医药期刊40种,这一阶段的中医药期刊以振兴中医为主,部分期刊提倡融贯中西医学。③1928年至1937年,期刊迅速发展阶段,共创办期刊164种,可考察其中90多种期刊的办刊宗旨,其中60多种期刊为谋求中医行业发展而创办,30多种期刊提倡中西医融会贯通。④1938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期刊创办数量逐渐减少,至抗战胜利后,期刊创办数量又显著回升,此期为期刊发展不稳定阶段。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创办者以医学团体最多,其次为医学院校、个人、医疗机构、医药图书单位、医药经营单位。医学团体是创办中医药期刊的主力,但是其分布状况不均衡,少数团体创办期刊较多,多数团体仅创办1种期刊。1915年各地兴办中医教育后,医学院校办刊越来越多,在创刊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医学团体一样,其分布也不均衡,少数医学院校创办相对较多的期刊,而多数医学院校仅创办1种期刊。个人创刊也较多,创办期刊的个人,都是医界名流,其在中医药期刊文章发表中也尤其活跃。医疗机构、图书单位与经营单位创办期刊量少,其中医疗机构创办的中医药期刊,以指导临床研究、改进中医药学为目的;图书单位创办的中医药期刊,主要是为了搜集整理国医药书籍或验方、推广国医药等;经营单位创办的中医药期刊,主要为了研究国药、整理国药典籍。中医药期刊以浙江、上海为源头,逐渐向中国内地扩散。其地区分布广泛,包括国内25个省、直辖市以及国外3个地方,其中有47个县级城市创办了期刊;但期刊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北京与广东五地,这五个省市共创办中医药期刊239种,占期刊总量的74.22%。另外,战争使得部分中医药期刊的创办向中国西部地区转移。3、对民国中西医期刊对比分析表明,近代西医期刊在中国的发端早于中医药期刊,但二者的发展趋势总体一致,均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末是中西医期刊的萌芽阶段、1912年至1927年是中西医期刊的探索性发展阶段、1928年至1937年是中西医期刊的迅速发展阶段、1938年至1949年中西医期刊的发展均因战争的影响而不稳定。另外,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刊物,主办机构均以医学团体、医学院校为多,所不同的是,西医刊物,尤其是卫生相关刊物,会受到政府支持。部分西医期刊的出版一直持续到现在,尽管中医期刊中《医史杂志》的出版虽然也持续至今,但实际上其主要是由西医创办,由中医势力创办的中医药期刊中,却少见期刊的出版能持续至今。中医药期刊以浙江为发源地,并逐渐向中国内地扩散,而西医药期刊最早以广东、上海数量最多。中西医期刊的地区分布都较广泛但不均衡,都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与北京这五个地区。抗战期间,中西医期刊的创办都西移。4、最后,本文选择了浙江《绍兴医药学报》、《绍兴医药月报》、《三三医报》与广东《中医杂志》、山西《医学杂志》这几种创办地不同且影响较大的期刊,从载文量、作者群体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而对民国中医药期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