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的控制与治疗依旧还是难题,小分子化疗是目前治疗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天然药物分子是新药研发的理想模板,从天然产物分子中筛选用于肿瘤治疗的先导化合物,一直是一条发现新药的主流且可行的途径。淫羊藿素和淫羊藿次苷Ⅱ属于异戊烯类黄酮天然产物,表现出一定的抗乳腺癌作用。为得到活性更高的淫羊藿素和淫羊藿次苷Ⅱ类似物并总结其构效关系,为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候选分子,本研究以淫羊藿素和淫羊藿次苷Ⅱ为模板,通过化学修饰合成其类似物;利用波谱数据表征结构;利用CKK-8法测定类似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影响;对类似物的体外抗乳腺癌活性与其相应结构进行分析,以总结出淫羊藿素和淫羊藿次苷Ⅱ的构效关系。从淫羊藿素出发,合成了16个淫羊藿素类似物;从淫羊藿次苷Ⅱ出发,合成了27个淫羊藿次苷Ⅱ类似物。淫羊藿次苷Ⅱ羟基全乙酰化产物S27为活性最优类似物,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其前体淫羊藿次苷Ⅱ的10倍。淫羊藿次苷Ⅱ的7-OH烷胺化类似物S11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淫羊藿素的体外抗乳腺癌构效关系总结如下:8-异戊烯基不是活性的必须基团;7-OH对活性有关键影响;6-H被曼式碱取代有利于提高活性;7-OH、5-OH和3-OH乙酰化显著提高活性;3-OH取代基的性质对活性有重要影响,取代基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对活性产生重大影响。对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乳腺癌构效关系总结如下:7-OH取代基的性质对活性有重要影响,引入小分子烷胺基团和小分子刚性基团提高活性,引入位阻较大的刚性基团显著降低活性;6-H被曼式碱取代降低活性;7-OH、5-OH和3-O-鼠李糖基上的羟基的乙酰化有利于提高活性。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黄酮类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库,为淫羊藿素和淫羊藿次苷Ⅱ及其类似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成抗肿瘤药物奠定物质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