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玉楼春》词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楼春》是唐宋时期最流行的词调之一。这一时期的许多著名词人,如顾夐、柳永、欧阳修、晏殊、晏几道、辛弃疾等人,都对《玉楼春》调进行了深入地创作,留下了大量佳作传世。本文便以《玉楼春》这一流行词调作为研究对象,对唐宋时期的《玉楼春》词作进行一个整体的探究。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玉楼春》调的起源、异名和宫调问题。《玉楼春》调是五代时期西蜀花间派词人取唐诗句中“玉楼春”三字创制而成,其异名数量高达16个,宫调有双调、高平调、仙吕调、般涉调、林钟商和大石调6种。第二章主要分析和梳理唐宋《玉楼春》调的格律体式、句法章法和用韵声情。《玉楼春》属小令词调,体式共有12种,以56字、平起6韵为正体,代表作是李煜的“晚妆初了明肌雪”。作为齐言体词调,全篇由8个七字句构成,句法整饬。该调韵脚较密,通篇押仄韵,一韵到底,极少换韵,不少词作还押入声韵,以至声情沉重压抑,适合表达忧愁、怅然、感伤的情感。第三章主要从创作概况、题材内容和成就影响等方面对唐宋《玉楼春》词的创作进行研究。唐宋时期共有107位词人创作了325首《玉楼春》词作,加上15首无名氏词作,共计340首。这340首词作内容十分广泛,以写景、咏物、闺阁、祝寿和唱和为主要题材。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豪气词。
其他文献
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分支,产业物联网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产业界的数字化转型可谓当前世界大势之一,如何顺势而动也成为各国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Industry X.0:Reali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系列改革一直延续至今。国家层面的教育和课程改革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育创新上的实践探索是如何进行的?是否有潜质汇聚起一股自下而上推动系统性变革的力量?这些问题值得关注。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中心。本研究关注了一个以课程为核心的基层学校教育创新案例(X校),利用质性取向的案例研究法,通过深度
我国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而语文教材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是语文课程用来实现师生教与学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师生互动、对话的基础。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使用古代的书面语言记录下的优美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选编,与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高密切联系在一起。2016年秋季,新修订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