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系列改革一直延续至今。国家层面的教育和课程改革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育创新上的实践探索是如何进行的?是否有潜质汇聚起一股自下而上推动系统性变革的力量?这些问题值得关注。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中心。本研究关注了一个以课程为核心的基层学校教育创新案例(X校),利用质性取向的案例研究法,通过深度结合案例所处情境的描述和分析,尝试回答“教育创新‘新’在哪里?教育创新何以发生?教育创新仍然面临的边界有哪些?”的研究问题。本文首先从课程创新介入,对教育创新案例在学校环境中实施的现实状态进行描述和呈现。在此基础上,利用教育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对案例学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X校创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最后对学校探究课程设计和实施所处“力场”中的推动力以及阻碍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讨论。研究初步发现,X校的教育创新实践是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以学校特色课程为平台进行的探索。包括发展创新的课程理念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同时以校内管理方法和家校合作方式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课程实施保障条件上的创新。本文同时发现,在以上创新表现的背后,案例学校所处的城市和区域、所属的教育集团以及学校自身在政策、地域和人员三大维度上的配置和协调都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挥了作用。本研究也分析了案例学校当前在创新课程的实施中仍然面临的挑战。包括由于外部通行的考试评价方式与创新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特点不完全适配带来的分数压力;探究式综合课程对教师创生性地实施课程的专业能力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还未被满足;借鉴国际课程和利用国际师资作为课程的创新特点之一的同时,却也在跨文化教学和教育管理方面造成了一些困难和障碍。综合研究中的发现,本文最后提出了如何促进基层教育创新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