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物流车混合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V)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噪声小、排放清洁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燃料电池在实际车用工况下,经常会出现频繁的启停和变载现象,燃料电池内部的催化剂和碳载体在这些不利工况的影响下会加速衰减,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耐久性。针对燃料电池因频繁启停和变载导致燃料电池寿命加速衰减的问题,本文结合模糊控制理论与移动最大值和移动平均值算法,提出了以减少燃料电池频繁启停和大幅变载为目标的混合能量管理策略。具体的工作如下:(1)对不同的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动力系统架构进行了对比,选用了简单的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的架构形式。根据某款4×2燃料电池物流车的性能要求,匹配了氢燃料电池等动力系统部件的参数,并完成选型。对车辆动力性能参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匹配后的燃料电池物流车最高车速可达约103km/h,大于指标要求的90km/h;燃料电池物流车速度在24km/h之内时,爬坡度均大于20%,满足了满载20km/h的车速时最大爬坡度为20%的要求;燃料电池物流车的50km/h的加速时间为7.27s,满足车辆性能要求的10s加速至50km/h。(2)根据燃料电池物流车的整车参数,搭建了燃料电池物流车的整车模型;根据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动力系统部件工作原理搭建了其动力系统模型。基于模糊控制原理和移动最大值、移动平均值算法搭建了燃料电池物流车的混合能量管理策略模型。(3)在城市循环工况(Urban Dynamometer Driving Schedule,UDDS)下对混合能量管理策略与状态机策略和功率跟随策略的燃料电池输出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合能量管理策略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启停与频繁变载现象,减少了燃料电池处于不利工况的时间;对比了状态机策略、功率跟随策略、模糊控制策略以及混合能量管理策略的平滑度,结果表明状态机策略、功率跟随策略、模糊控制策略以及混合能量管理策略的平滑度分别为117.9、92.6、48以及22。这证明了混合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大幅降低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变载程度;在不同的工况中比较了混合能量管理策略、状态机策略和功率跟随策略的等效百公里氢耗量,结果表明:相比于状态机策略与功率跟随策略,本文提出的混合能量管理策略的经济性分别提高了13.33%和9.25%。(4)选取了树莓派(Raspberry Pi)作为混合能量管理策略控制器,对混合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代码生成并嵌入控制器中;选取UDP作为控制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将控制器与Simulink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比了控制器和Simulink仿真在UDDS工况前200s内的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需求功率的曲线,结果表明:控制器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计算结果与Simulink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了混合能量管理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起重机租赁行业的发展,因全地面起重机更高的性能和更全面的使用环境,使其成为流动性起重机的未来发展趋势,车架结构作为其主要受力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关乎着全地面起重机的整车性能。为了使全地面起重机在吊载与运行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减重在各企业优化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TZM260全地面起重机车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车架结构的受力情况,确定其危险工况,在危险工况下应用Hyperworks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高效、燃料来源多样、续驶里程长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控制策略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之一,其优劣对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各项性能都有直接影响。本文以氢燃料电池重卡为研究对象,以控制策略为核心,开展了动力系统核心部件选型与匹配、整车控制策略、能量管理策略以及整车建模与控制策略仿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综合分析氢燃料电池汽车各种动力系统结构的优缺点
随着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车辆的出现和普及,人们对车辆的主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车辆的日常状态自检对车辆安全行驶意义重大。车辆悬架系统关系着车辆的驾驶安全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等,随着人们对车辆智能化要求的提高,必然会弱化驾驶员对悬架状态的感知,因此需要主动对悬架状态进行监控。本文针对智能驾驶车辆可能出现的悬架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身振动测量方法,实现对悬架状态的实时监测。研究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基建工程行业逐渐扩大,促使渣土车市场也在不断壮大。不断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渣土车产品,是相关企业维持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找到恰当的产品设计切入点,继而逐渐延伸为具体设计概念是产品开发前期的工作重点,同时也会对产品的研发产生重要影响。INPD(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一体化新产品开发)理论,能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普及新能源汽车已势在必行。燃料电池汽车凭借其燃料加注快、高效无污染、续航里程长等特点,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重卡作为我国的石油消耗大户,是所有汽车类型中污染最严重的车型,加速发展燃料电池重卡具有重要的意义。燃料电池在启动时间、输出特性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劣势,因此,燃料电池重卡普遍采用燃料电池加辅助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系统,其能量管理策略决定着如何在两种
桁架结构以其受力性能优越、适用跨度大等综合优势,在大跨空间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力推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今天,如何将桁架结构应用于高层民用建筑,构建新型的装配式高层钢桁架结构体系,并推广应用于示范工程,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7)的资助,针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结论如下:(1)、在文献查阅及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作为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效克服了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若干缺陷,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推广应用。针对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分析所采用的空间杆系模型、平面梁格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种不适应性。近年来,一种实用精细化的模型——空间网格模型被引入到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的结构分析中。但当前的研究现状表明,空间网格模型应用于实桥结构力学行为分析
氢燃料电池安全监测系统作为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监测模块,承担着采集电堆运行中实时参数的任务,在电堆运行的监测、控制及故障诊断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故障诊断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故障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氢燃料电池安全监测系统和故障诊断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典型的多输入输出非线性系统,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各项子系统的功能实现均依赖于安全监测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和故障诊断的反馈结果,为实现系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源自法国,其结构形式较传统箱梁桥有了明显优化:一方面,采用波形钢腹板代替传统混凝土腹板,桥梁自重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体外预应力筋被大量推广应用。该类桥梁于20世纪末期在法国、日本等国实现理论突破并成功付诸实践,我国对此类桥梁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变截面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在大跨度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中被广泛应用,其力学性能与等截面结构形式存在明显差异,且仍
随着人口的增长、交通压力的增大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地铁在城市中快速发展,地铁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地铁隧道以管片作为主体支护结构,管片通过管片接头连接,管片接头是隧道衬砌的薄弱环节。目前常用的管片接头为螺栓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缝、掉块、渗漏水等现象,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影响。接头在使用期间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对接头力学分析的欠缺以及接头结构本身的不足,探索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引入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