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上市公司逐渐出现了股权激励制度。但是,股权激励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法律环境需要改善,相关制度并不健全,股权激励的发展相对缓慢。2006年,《证券法》和《公司法》的重新修订,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施行,加快了股权激励的发展进程。公司推行的股权激励数量在逐年增加,股权激励已成为上市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主流工具。2016年8月,经过系统修订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施行,使企业在股权激励计划设计中具有更大的独立决策权。目前,有关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多为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忽略了不同激励方案的异质性,因此,本文选择昆药集团进行案例研究,该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设计中较为创新。截至2017年12月31日,昆药集团已推出四次股权激励计划,即:2010年~2012年、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前两次股权激励已经实施完毕,第三次和第四次仍在进行中;而且第二次和第一次在方案设计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实际上是第一次计划的延续。因此,本文选择昆药集团前两次股权激励为研究对象。在对昆药集团激励方案进行评价时,本文重点提炼和剖析了其设计特色,并将其归纳为“动态考核”式的股权激励。在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上,昆药集团选择了限制性股票激励,分阶段授予、分批次解锁;与传统的激励模式不同,昆药集团在授予价格、授予数量和购股基金的设计上,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使激励对象的收益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体现了“动态考核”的特色。但是,激励方案也存在不足:激励对象范围较窄、激励力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考核指标较为单一。通过分析昆药集团股权激励计划的实行效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短期效应方面,昆药集团第一次激励计划公告日的短期市场反应较好。其次,长期效应方面,财务状况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升,但是发展水平在2015年~2017年波动较大;代理成本中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效率的改善结果较好;投资与研发中投资规模和效率的激励效果较为明显,研发投入在2015年~2017年的激励效果比较显著,存在滞后效应,研发产出的提升效果也比较显著;员工结构中员工总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高学历员工的比重也随着公司对人才的重视而提高。虽然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激励方案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不合理等,使得股权激励很难表现出预期的效果。本文提出优化股权激励效果的建议,重点关注股权激励方案创新,建立适当的股权激励计划,建立动态多重指标考核机制,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