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泥功能菌筛选及DYH-1养窖液应用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es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己酸菌、丁酸菌作为窖泥中的重要功能微生物,对于浓香型白酒风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酿造过程中的酒精发酵和产酯生香又都离不开酵母。通过分离筛选出这些功能微生物,研究其生长和发酵特性,可为日常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己酸菌、丁酸菌各自的发酵特性,与酵母的复配作用和复配比以及在新窖池强化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稻花香酒厂的优质窖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良好产酸性能的己酸菌株及丁酸菌,前者单菌株发酵产己酸能力在250mg/100mL左右,命名为BLT-B03;后者发酵产丁酸能力在300mg/100mL左右,命名为BLT-B02。最佳的产酸温度均为36℃左右,pH7.0左右。
  2.BLT-B02菌株在有乙醇及醋酸盐存在的条件下,也可发酵生成己酸,但发酵能力较弱;当以适当的接种比例与己酸菌混合发酵时,可有效的促进己酸菌的发酵产酸。与BLT-B03菌株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可提升50%的己酸产量。
  3.选用的酵母菌株对BLT-B03菌株有较好的酯化能力,其最佳的酯化温度为30℃左右,pH5.0~6.0,乙醇含量为2%,最佳的酵母菌液添加量为10%~15%。酵母可以有效促进BLT-B03菌株的己酸产量,在90%装液量的条件下,较单菌株发酵产酸能力提高20%左右。在装液量为40%时,BLT-B03的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可有效的提高其中酵母的活性,最适加量为2%,此时产酸量较不加葡萄糖时提高70%。
  4.各菌株的单因素试验表现出:温度、初始pH对菌株的影响较大。另外酵母的添加量及葡萄糖的添加量也对菌种复配有较大影响。因此以BLT-B02和BLT-B03菌株为出发菌株,在其复配比为1∶1的条件下。选取酵母液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初始pH、培养温度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方案为:酵母液添加量为15%、葡萄糖添加量2%、初始pH5.5、培养温度36℃。
  5.将BLT-B02、BLT-B03及酵母复配得到的复合菌液用于DYH-1养护液的制备,并将其运用于新窖池的强化。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菌液对于改善新窖池内微生物生长环境及提高己酸菌等功能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其产品质量和优质酒出酒率有较好的效果。新窖池经过强化后,其生产能力已接近10年窖龄的老窖池水平。
其他文献
低序级断层是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际低序级断层的解释与精细描述中,经常会碰到以下技术难题:(1)低序级断层落差与地震波主频、埋深、信噪比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地层倾角和断层倾角对低序级断层成像的波场特征有什么影响;(3)大断层边上衍生出的小断层有什么样的特征,如何有效判识?(4)复杂断裂带的典型断层组合有哪些?如何正确识别等等。为此本文研究了四级以下的低序级断层的地震波场特
学位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深化潜山油气成藏研究、定量评价潜山油气充注能力,对指导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实践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总结潜山油气藏分布特征,并划分了潜山油气藏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潜山油气藏,对比了各类型潜山成藏条件的差异,建立了冀中坳陷典型潜山的成藏模式;通过优选评价参数,针对不同源-储对接类型潜山进行油气充注定量评
学位
管道输送是天然气运输中最便捷、经济、可靠的方式.21世纪,天然气输送管道总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天然气输送压力以及采用高强级钢管.我国的西气东输高压主输送管道采用了X70高强级管线钢,而很多天然气应用工程的高压管线采用X60级管材.南京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高压输配系统就采用了X60螺旋缝埋弧焊管.然而,管输天然气中不可避免含有HS和水分,且H2S含量有时偏高,具备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Stress
学位
目前,国内外现场常用的井漏层位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下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但是施工过程非常繁琐和复杂,施工时间较长,适用范围受井下检测仪器的性能限制;第二种是间接计算进行检测,但是计算的精度较差,并且受井筒和钻具的工作条件限制较多,常常会引起因漏层检测不准而导致堵漏失败。  鉴于目前国内外确定井漏层位置方法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地面检测漏层的新方法一频谱分析检测方法,针对此方法需拟建
深层油气资源勘探的开发,一直是各石油公司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的目标也逐步向深层油气资源发展。XWX区块作为江苏油田的重点探区,此区块中将要投入开发的油井的设计井深均超过5000m,且目的层中泥岩、砂岩与砂砾岩的岩层互相交错。由于泥岩很强的水敏性,致使水化膨胀、缩径现象频繁发生,易造成钻具起下钻时遇阻的现象。频繁的卡钻事故,极易造成钻具疲劳破坏,发生钻具故障。常规
学位
石油是一类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利用油藏所具有的天然能量进行~次采油后,人工注水作为一种维持油藏压力,加快采油速度的有效措施,被广泛用于各油阳的二次采油阶段,由于来源广,价格低廉,人工水驱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已投产的油田,绝大部分采用人工注水方式开发。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三次采油方法。不论二次采油还是三次采油,目的都在于将油层中的剩余油尽可
学位
分子膜驱作为一种新型三采技术,已开始在我国一些老油田相继开展前期试验,并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吐哈鄯善油田立足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的现状,通过确定以“井网层系重构、改变驱替介质”的技术路线来解决实际生产中自然递减幅度大,采出液含水高的问题。本论文针对技术路线中的“改变驱替介质”,提出分子膜驱技术。对取自鄯检5-164井的岩心,进行室内分子膜驱油岩心分析,评价出鄯善油田适合分子膜驱。  论文第一、二
学位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美国早在1871年发现并开发了世界著名的勃莱德福低渗透砂岩大油田(平均渗透率7.510×10-3μm2、平均孔隙度15%)。在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1907年9月10日,我国陆上钻成第一口油井—延长油田1号井,其产层就是举世闻名的特低渗透层—三叠系延长统油层。从国内外有关报道情况来看,对低渗透油田基本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有如下认识:  (1
本文对江汉盆地西南缘新沟咀组下段(E)-渔洋组(K2y)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在深入了解构造、地层等地质条件和前期精细沉积相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复I区块新沟嘴组和白垩纪渔洋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模式、期次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根据上述成果阐明该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理论预测。这些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查明该区有利沉积成
学位
本文在对冷43块S油藏充分进行地质、开发、工艺再认识的基础上,研究注热水+氮气泡沫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单、双管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研究热水+氮气+驱油助剂提高驱油效率、调剖等作用,并进行泡沫剂的筛选、敏感性分析等实验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不同注入条件下的开发动态进行模拟并优选合理的方案。在研究中,使用了加拿大CMG公司的STARS软件。它不仅是一个三维四相多组分热采数值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