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检5-164井分子膜驱油岩心分析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膜驱作为一种新型三采技术,已开始在我国一些老油田相继开展前期试验,并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吐哈鄯善油田立足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的现状,通过确定以“井网层系重构、改变驱替介质”的技术路线来解决实际生产中自然递减幅度大,采出液含水高的问题。本论文针对技术路线中的“改变驱替介质”,提出分子膜驱技术。对取自鄯检5-164井的岩心,进行室内分子膜驱油岩心分析,评价出鄯善油田适合分子膜驱。
  论文第一、二、三章主要介绍了鄯善油田基本情况和分子膜驱油技术研究现状。第四、五章从分子膜的驱油机理出发考察了分子膜的静态吸附量、油水中的分配系数和改变润湿性能。第六章绘制了不同的岩心油水相渗曲线,重点比较了水驱和分子膜驱时油水相渗曲线的区别。第七章、八章中通过系列流动实验,评价了不同条件下分子膜驱的油效率,并优化了实施分子膜驱的注入参数。
  测定了三种分子膜剂YMD、MD-1、MD-2浓度与吸附量、油水中分配系数的关系:分子膜剂在粉砂表面的吸附量随着分子膜浓度增加而增加,并能达到饱和吸附量。MD-1浓度为1600mg/L时,达到饱和吸附量11.74mg/g;分子膜剂MD-2在1800mg/L时达到饱和吸附量14.73mg/g;YMD在浓度为1600mg/L时,饱和吸附量12.77mg/g;分子膜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随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呈现出递减,“溶解”在油相中分子膜的量很少。
  采用测量接触角方法研究了不同溶液(MD-2、煤油、盐水和去离子水)对玻璃表面润湿性改变大小:强亲水的玻璃表面分别经煤油、盐水和去离子水浸泡处理后,接触角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都小于90°仍为亲水表面;经MD-2溶液浸泡处理后的玻璃表面,接触角增大到94°,润湿性发生反转,变成疏水。
  继而考察了MD-2对岩心切片表面润湿性改变:未经MD-2浸泡处理的岩心切片表面接触角约为25°,处理后接触角增大到90°,分子膜剂能够改变天然岩心表面的润湿性,使岩心的亲水性减弱。
  利用稳态法测定了4块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的油水两相渗透率,并绘制相对渗透率曲线图:随着岩心渗透率的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残余油饱和度增加,水驱效率降低。重点测定53号岩心,比较了油一水/分子膜溶液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情况:分子膜驱较水驱能够降低残余油饱和度3.8%,增加油相渗透率,提高原油采收率6.82%。
  进行了系列分子膜驱油效率实验。利用单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三种分子膜剂MD-1、MD-2和YMD的驱油效率:MD-2提高采收率5.59%,YMD和MD-1分别提高采收率3.95%和3.89%;并联岩心实验模拟油藏层间非均质对分子膜采收率影响:并联岩心在调驱后再注入MD-2进行分子膜驱,低渗岩心提高采收率8.4%,高渗岩心采收率4.4%,膜驱能够提高微观洗油效率;二维平板模型模拟层内非均质性对分子膜采收率影响:非均质模型前期水驱采收率35.82%,前期分子膜驱提高采收率3.41%,在注弱凝胶调驱后动用低渗带,驱替效率提高10.37%。后续分子膜驱和水驱,增加低渗带的洗油效率7.83%。
  为优化MD-2注入参数,进行了流动实验:评价了不同浓度的分子膜MD-2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分子膜剂使用浓度越高,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浓度大于1800mg/L后,提高采收率值增长曲线趋于平稳(浓度为1800mg/L,采收率增加10.31%,浓度为2000mg/L,采收率增加10.42%);比较了连续注入、高浓度小段塞、低浓度大段塞和阶梯式浓度段塞注入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大段塞提高采收率程度最大9.37%;比较了在采出液含水60%、70%、80%、90%和100%时转注分子膜MD-2后的采收率,转注分子膜驱时机越早,膜驱提高采收率程度越高(提高采收率依次为11.93%、10.87%、9.51%、6.64%、4.34%)。考虑实际生产时,需总采收率最大,因此转注分子膜驱时机为含水为80%(总采收率56.15%)。分子膜MD-2最佳注入浓度为1800mg/L,最佳注入时机在含水率为80%转注分子膜剂,注入方式为低浓度大段塞注入。
其他文献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排688区块位于车排子地区北东部,其白垩系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排688区块白垩系滩坝储层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是由于砂泥互层严重且储层厚度较薄、储层展布规律不清楚、物性差异大等原因,导致有利储层的分布不明确。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开展了滩坝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储层分布及物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确定了
学位
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可以对井周数十米的反射体进行方位成像,探测井旁倾斜地层、裂缝、断层、溶洞等地质构造,在直井中已获得成熟应用。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非常规储层尤其是页岩储层广泛采用水平钻井的方式,水平井中偶极横波远探测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滑移界面理论,提出了一种多裂缝体系远探测声场的快速模拟方法,研究了井外裂缝的声场响应特征,并将所得结论应用于裂缝充填性质的识别和解释。然后依据
学位
目前,大庆杏树岗油田“三高两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亟待提高,原有的简单划分亚相、微相的地质模型已经难以适应开发的需要,因此建立基于储层构型的精细地质模型显得尤为关键。另外,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都发生变化,开发初期地质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亟需建立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来三维表征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挖潜提
学位
学位
低序级断层是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际低序级断层的解释与精细描述中,经常会碰到以下技术难题:(1)低序级断层落差与地震波主频、埋深、信噪比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地层倾角和断层倾角对低序级断层成像的波场特征有什么影响;(3)大断层边上衍生出的小断层有什么样的特征,如何有效判识?(4)复杂断裂带的典型断层组合有哪些?如何正确识别等等。为此本文研究了四级以下的低序级断层的地震波场特
学位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深化潜山油气成藏研究、定量评价潜山油气充注能力,对指导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实践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总结潜山油气藏分布特征,并划分了潜山油气藏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潜山油气藏,对比了各类型潜山成藏条件的差异,建立了冀中坳陷典型潜山的成藏模式;通过优选评价参数,针对不同源-储对接类型潜山进行油气充注定量评
学位
管道输送是天然气运输中最便捷、经济、可靠的方式.21世纪,天然气输送管道总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天然气输送压力以及采用高强级钢管.我国的西气东输高压主输送管道采用了X70高强级管线钢,而很多天然气应用工程的高压管线采用X60级管材.南京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高压输配系统就采用了X60螺旋缝埋弧焊管.然而,管输天然气中不可避免含有HS和水分,且H2S含量有时偏高,具备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Stress
学位
目前,国内外现场常用的井漏层位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下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但是施工过程非常繁琐和复杂,施工时间较长,适用范围受井下检测仪器的性能限制;第二种是间接计算进行检测,但是计算的精度较差,并且受井筒和钻具的工作条件限制较多,常常会引起因漏层检测不准而导致堵漏失败。  鉴于目前国内外确定井漏层位置方法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地面检测漏层的新方法一频谱分析检测方法,针对此方法需拟建
深层油气资源勘探的开发,一直是各石油公司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的目标也逐步向深层油气资源发展。XWX区块作为江苏油田的重点探区,此区块中将要投入开发的油井的设计井深均超过5000m,且目的层中泥岩、砂岩与砂砾岩的岩层互相交错。由于泥岩很强的水敏性,致使水化膨胀、缩径现象频繁发生,易造成钻具起下钻时遇阻的现象。频繁的卡钻事故,极易造成钻具疲劳破坏,发生钻具故障。常规
学位
石油是一类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利用油藏所具有的天然能量进行~次采油后,人工注水作为一种维持油藏压力,加快采油速度的有效措施,被广泛用于各油阳的二次采油阶段,由于来源广,价格低廉,人工水驱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已投产的油田,绝大部分采用人工注水方式开发。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三次采油方法。不论二次采油还是三次采油,目的都在于将油层中的剩余油尽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