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运用实验检测指标,研究蛋白消合剂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SOD、MDA和-OH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NS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蛋白消合剂组、蛋白消合剂+激素治疗组共五组。按Bertani法造模,造模后7天开始灌胃给药,疗程为28天。实验中,正常组和漠型组: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剂量,灌胃;蛋白消合剂组:蛋白消合剂1ml/100g体重剂量,灌胃;激素组:地塞米松0.5mg/100g体重剂量,灌胃;蛋白消合剂+激素组:先按1ml/100g体重剂量灌眼蛋白消合剂,半小时后再按0.5mg/100g体重剂量灌服地塞米松;疗程均为4周。实验末以摘除眼球法取血,应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血清尿素氮(BUN)、活性氧自由基(-OH)、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每7天检测一次24h尿蛋白排泄量。 结果:1.—般情况 实验期间,正常细饮食有所增加、活动正常、二便无明显改变、皮毛光泽;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出现食量减少、多尿、精神倦怠、少尿、四肢水肿等,后期出现步态不稳、衰竭貌;各治疗组后期出现食量有所增加、尿量相对减少、活动尚可、四肢水肿减轻等。模型组大鼠2只,蛋白消合剂组、激素组、蛋白消合剂+激素组各有1只因腹泻、鼻部血性分泌物而死亡。 2.造模7天后,造模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自第28天至实验结束时,虽模型组及各实验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仍然在继续增加,但是蛋白消合剂+激素组增加幅度明显低于激素组、蛋白消合剂组和模型组,并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五组大鼠实验末血清Alb、BUN、TC、TP的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BUN、TC明显增高(P均<0.01),Alb、TP明显降低(P分别<0.01,0.05);与模型组相比,蛋白消合剂组、蛋白消合剂+激素治疗组以及激素组血清Alb明显增高(P均<0.01),TC含量明显下降(P均<0.01);与激素组相比,蛋白消合剂+激素治疗组血清Alb明显增高(P<0.01),蛋白消合剂组、蛋白消合剂+激素治疗组血清TC的含量明显降低。 4.五组大鼠实验期末血清中-OH、MDA和SOD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各实验组大鼠血清中-OH的含量明显增高,MDA除蛋白消合剂+激素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外,其它各组均显著增高,且以模型组为最高。SOD的含量均较正常组为低,但蛋白消合剂+激素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中-OH均明显降低,MDA在各组大鼠血清中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激素治疗组相比,蛋白消合剂+激素组大鼠血清中-OH与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蛋白消合剂+激素组血清中SOD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 结论:①蛋白消合剂能够有效清除肾病综合征大鼠体内过量的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在体内过度蓄积,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②蛋白消合剂+激素组治疗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