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低价中标作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评标方式,具有节约投资、操作简单、防止腐败等诸多优势,成为房地产企业招投标普遍使用的评标方式之一。然而,最低价中标在实践过程中却受到诸多争议,房地产企业内部对其褒贬不一,恶性低价竞争引发的成本、质量、进度失控让许多人对其爱恨交加。最低价中标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并不是最低价中标法本身的缺陷所致,而是内部相关配套制度缺乏所致。因此研究制约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最低价中标的实施效果的障碍因素,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对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最低价中标实施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存在过度追求“最低价中标”,价格评审无法淘汰非理性低价,通过合格性评审的承包商无法满足业主真实需求,劣质承包商中标导致履约阶段成本、质量、进度失控和劣质承包商中标不利于企业优质承包商资源积累等问题。其次,基于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最低价中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梳理出33个制约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最低价中标实施效果的障碍因素,分为业主、承包商和外部市场三大类。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提取出10个关键障碍,分别为最低价中标制度缺陷、承包商不良的投标意图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承包商缺乏核心竞争力、招标文件及合同不完备、合格性评审未充分发挥作用、业主施工过程管控不足、外部市场配套不完善、承包商评价及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业主人员能力及素质不足等。最后,针对制约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最低价中标实施效果的关键障碍因素,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保障体系,全面解决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实施最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结合保障体系相关理论,将保障体系划分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技术标准保障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组织保障的保障主体及其职能分工、关键工作,制度保障的招投标管理制度、设计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承包商评价及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保障的成本数据库、承包商资源库及合同模板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后续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最低价中标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