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求不同低氧训练方法改善血脂代谢的有效性和内在机制,本实验选取正常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运动改善血脂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适宜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低氧条件设计而成。主要选择体重、脂肪垫占体重的百分比、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脂蛋白脂肪酶(LPL)、肝脂酶(HL)、血清胰岛素浓度这些指标,观察低氧运动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8周龄,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安静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低住高练组。采用模拟常压低氧环境,低氧舱内氧浓度控制在15.4%左右,相当于海拔高度2500m。常氧动物跑台跑速25m/min;低氧动物跑台跑速20 m/min。每次运动60min,每周运动6d,正式实验共进行4周。末次训练后大鼠空腹12小时后采血、取材测得相应指标。实验结果:(1)低氧安静组与常氧安静组相比,血TG、LDL-C、TC水平明显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C水平轻度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低氧安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减缓并与常氧安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脂肪垫占体重的百分比来看,低氧安静组虽少于常氧安静组但并无显著性差异。(2)三个低训组与常氧安静组相比,血HDL-C水平、LPL活性、骨骼肌LPL活性的上升和TG、LDL-C、TC水平、肝脂酶的活性、脂肪百分比的下降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高练组和低住高练组的体重都比常氧安静组明显降低(P<0.01)。(3)三个低训组与低氧安静组相比,TG水平、血清LPL活性、骨骼肌LPL活性、HL的活性都有显著性差异。低训各组HDL-C的升幅和LDL-C的降幅都比低氧安静组更大,其中低住高练组与低氧安静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训各组脂肪垫占体重的百分比都比低氧安静组下降,其中高住低练组与低氧安静组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低训各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三个低训组血清胰岛素浓度都比低氧安静组下降,但低训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三个低训组与常氧运动组相比,TG、TC、LDL-C水平、肝脂酶活性下降和HDL-C水平、LPL活性上升都更明显,其中LDL-C的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住高练组LDL-C水平与常氧运动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住高练组的HDL-C水平、骨骼肌LPL活性都与常氧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高练组肝脂酶活性与常氧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与其它低训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常氧安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低氧条件有利于血脂代谢的改善,但是单纯低氧刺激的作用非常有限。(2)低氧运动通过两种负荷协同作用,其改善血脂代谢的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低住高练组 HDL-C和LDL-C水平的变化最为明显并与常氧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从改善血脂代谢来看,低氧运动尤其是低住高练这种训练方法比常氧运动更为有效。(3)低氧运动大大提高了骨骼肌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大大增加了脂肪酸的利用率,使血脂成分发生有益变化。这是低氧运动组改善血脂代谢效果优于其它组的重要原因。从低住高练组骨骼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比常氧运动更明显提高就可以看出,低氧条件下运动后在常氧状态下恢复对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增强更为有利。(4)低氧运动使骨骼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提高并引起肝脂酶活性的降低都反映出骨骼肌和其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了,血清胰岛素水平的降低也证实了这一点。它提示了通过低氧健身运动防治II型糖尿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