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1999年夏季赤潮生态环境要素分析及胶州湾赤潮的成因初探

来源 :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根据1999年夏季胶州湾东部海域发生的一次浮动弯角藻赤潮,与同年夏季胶州湾水文、生物和化学参数的常规调查资料对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物理、生物、化学等环境参数的变化,总结了各要素对该次赤潮生消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该次赤潮及近几年胶州湾发生赤潮的文献资料,整理总结了赤潮共同的表现特征和现象,对胶州湾赤潮的成因及诱发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发现,文昌鱼鳃骨骼的基质能够与Verhoeffs铁苏木精(VIH)染液发生强的染色反应,且它可以被脊椎动物的弹性蛋白酶所溶解.结果提示这些软骨的基质也是非
我QQ上有个好友,夜里说他在加班。后来我们聊了几句,他说其实他不是加班,是爱人出差归来,第二天的早班机到京。他就想等着,陪她吃个早饭。然后,他问我:“金鼎轩是24小时营业的吗?”我说是。夜有凉风,我不知道他将要落地的爱人,是否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又会做何评价。他说夜里12点过后,自己就到长安街上去溜达,大声唱歌。我说你怎么不回去睡觉,他说:“怕醒晚了。”感谢24小时营业的餐厅,感谢偌大北京城里的长
期刊
该文以牟氏角毛藻(Chaetocers mu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ng)为实验材料,对重金属铜(Cu)和镉(Cd)作用下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探讨.(1)重金属Cu对海洋微藻的毒性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