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紧缺、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促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箭在弦上。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具有清洁、取之不尽等优点,但是间歇性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大型储能设备的发展弥补了这一缺陷。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本文概要介绍了全钒氧化还原电池的关键材料电极、隔膜等,以及钒电池的工作原理。研究了电极材料及其电池的整体电化学性能,主要包括:1、本章以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通过电聚合的方法在石墨毡纤维表面制备钒离子电化学反应催化剂。与未进行修饰的石墨毡对比,该催化剂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氮官能团,不仅对正极电解液VO2+/VO2+具有出色的催化反应,而且能非常明显的抑制负极的析氢反应,在电流密度为100 m A/cm2充放电情况下,该电极的充电电压降低了80 m V,放电电压提高了70 m V。大电流运行情况下,被修饰电极的能量效率相比未修饰电极的能量效率更高。2、本章以磷酸二氢钾为原料,通过浸渍的方法在石墨毡纤维表面附着含磷钾盐,通过高温退火的方式在碳纤维表面负载含磷、氧官能团。通过研究发现电极表面主要以C-P键和O-P键形式存在,对比未进行修饰的电极,正负极电解液在该电极分别出现四个明显的氧化还原峰,且明显抑制了负极析氢过程。当电流密度为120 m A/cm2时,未修饰的电极无法进行充放电过程,该电极能量效率达到78%。在电流密度为150 m A/cm2时,被修饰的电极充放电1000次,能量效率保持在71%,体现出磷-氧共掺杂电极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高速列车(High Speed Train,HST)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然而当高速列车经过长久的运行后,它的转向架的某些部位就会出现性
第一部分 丙型肝炎的相关生化特征分析【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血源传播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丙型病毒性肝炎,并且极易发展为慢性感染状态,进而
微机电技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正迅速发展,低功耗传感器件随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大部分电子设备的主要能量来源依然是化学电池。然而,由于环境污染、体积较大、寿命有限等问题,传统化学电池的使用范围有限。振动式压电俘能器能够将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振动能量收集起来,同时转化为电能,因此振动式压电俘能器成为解决电子设备供电的有效手段。日常生活中周围环境的振动有低频、宽频等特点,而压电俘能器的工作频带与结构固有频
寒冷是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种非生物胁迫,是全球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克服由胁迫而引起的作物产量损失,必须开发耐胁迫的作物栽培品种。植物通过复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响应或适应寒冷胁迫,包括改变基因表达水平,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代谢速率,从而获得抗性。目前,科研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探究植物冷响应的应对机制和调节网络。对植物lncRNAs的研究表明,lncRNAs已经成为了一类重要的调节因子
目前大量工程中的基坑围护结构往往作为临时辅助工程,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并土方回填后仍然保留在地下。这些混凝土灌注桩及锚杆结构遗留在基坑周围的地层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地质污染、能耗高等问题。如此高投入、体量大的围护结构的永久使用方式以及如何利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安康市某在建深基坑工程项目,在确保基坑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的前提下,根据该项目具体的工程实际概况,采取永久式的桩锚支
随着信息技术向更广泛、更数字化的领域发展,越来越多的联网终端、飞速发展的泛在无线技术给室内定位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至今为止室内定位技术“百家争鸣”,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服务领域,而传统的定位算法存在定位精度低,运算复杂,干扰影响下的误差波动幅度大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定位精度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指纹定位方法,建立指纹数据库后,将待定位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信息模糊化,通过数据处理和信息融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定位。为了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设计一种基于模糊和DS证据理论的定位
Si 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电子饱和迁移率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在研发高温高压大功率等苛刻环境下服役的光电器件具有显著优势。SiC低维
随着航空机械产品向着高精度、微型化、密集化等方向发展,对其产品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微小孔属于高精密的微小孔,要求其达到的表面质量非常高,使用传统的手工抛光工艺无法满足其精度要求,同时也无法保证抛光的一致性,手工抛光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微小孔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而近些年来风靡全球的磨粒流自动抛光工艺,使用黏弹性的磨料在磨粒流机床的压力作用下流过待加工的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
纠正性反馈一直以来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一个热门的话题。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被大多数学者所承认,但其相关的研究仍在继续发展着。因此,本文试图探究不同类型的纠正性反馈对学习者写作中动词的准确性效用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不同类型的纠正性反馈(直接反馈、间接反馈和元语言反馈)对学习者写作中的动词的准确性是否有即时效果?如果有,到什么程度?(2)不同类型的纠正性反馈(直接反馈、间接反馈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