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因校制宜开发中职数学校本课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rago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教育哲学)的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照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它针对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立足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本研究从学校的资源实际出发,试图开发出满足中职学生数学提高需要的校本课程。受传统课程模式的长期影响,一直以来桂林商业职校数学课程存在目标单一,重数学知识教学,轻数学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太深、太难,脱离学生实际;课程结构僵化,学科课程唯我独尊;课程教学方式单调,讲授式教学独霸课堂;课程评价片面化,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与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极大牵制着学校在中职教育严重滑坡大环境下走出困境,再求发展的努力。课程开发理念是校本课程成功开发的保证。桂林商业职校中职学生文化提高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彰显学校特色;重视学校、教师、学生的互动;基于本校的课程资源。数学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对形成中职数学教学特色,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桂林商业<WP=4>职校加快课程改革步伐,为其它学校、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需要调查评估,制定出了数学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要使学生掌握中职数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了解中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相应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能力,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为学生继续升学深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制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关于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数学情感与态度等三方面的具体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形成相应的教学文本。在课程实施中充分遵循应用与提高结合,内容与方法兼顾,个性与群性并重,预设与生成统一,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实施原则,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学。在课程评价方面,提倡发展性评价。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个新的学校教育教学与科研环境。就目前来说,革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减轻教师负担,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加强各方合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监控开发全程,形成科学开发与评价的机制等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其他文献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eptide,PTHrP)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分泌蛋白,它因与甲状旁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在分子结构和信号传导方面有很高的同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伴随着各项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量的爆炸式增长,需要受教育的人数量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手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教育面临着不
福建发展物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通过建立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取20个与物流发展紧密相关的指标,对福建省九市的物流发展水平作出了
作者基于对企业战略目标与成本管理关系的理解,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阐述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其后基于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以及成本动因分析说明
本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基金《长江地貌发育与流域系统演化研究》课题的工作基础上,首次在东部典型季风区域内以环境变化研究为目的的较长时间尺度的研究。利用测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训练活动。成功的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电针对肾虚型复合应激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88年正式命名;CFS 在各国均有发病,近年
由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职务侵占罪构成的一个客观的必要条件,合理地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对于科学认定职务侵占罪极为重要。本文对职务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利用职
本文着重探讨上海地铁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轴线上浮与衬砌灌注浆液性质的关系。
创建世界级跨国品牌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品牌管理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品牌管理的概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传入到中国,所以中国企业在品牌创建和经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