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但此时的英国也不太平,战事连年;加之它自古就有相对自由的传统,在这片自由土地上滋生出政治上的君主立宪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及自由放任。因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希望在相对平和的国内快速发展经济,追求最大财富。于是,工业革命悄然登上历史舞台。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病”的肆虐。人们在获得巨大财富和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破坏了城市环境,包括城市客观环境和主体环境。产生这些恶劣后果的原因是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观念相较城市经济发展的滞后。然而,城市里不同阶层存在不同的环境观念,他们的环境观念又带来不同的后果。当时的英国社会总的可以分为三个阶层:贵族统治阶级、中等阶层和底层劳动人民。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英国贵族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地位都是不可取代的,他们的观念更多地集中在政治统治和经济垄断上。而当时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放任主义和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风靡整个贵族统治阶层和普通大众之中。以至于这个终日追逐利益却没有限制的“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更是只顾眼前利益,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底层劳工阶层处于水深火热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麻木地面对眼前发生的种种对他们不利甚至是极其有害的环境,即使心中偶有不满但也因草芥地位而无奈接受现状。这些思想共同地直接地造就了工业革命时期满目疮痍的英国城市环境。不过,也就是这样的环境及其带来的灾难引起当时一部分人对环境的关注,形成了敏感的环境意识,对日后英国城市环境的补救和恢复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