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业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脱离的一种表征。至今它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受战争影响,国内失业形势瞬时恶化。本选题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民国期刊、报纸、论著等文献资料为支撑,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人口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以重庆为考察中心,较为系统地对抗战期间国统区城市失业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本选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引言,介绍了选题的缘由;梳理了前人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城市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本文的资料来源、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预期目标,并对本选题的研究对象加以界定。第一部分,对抗战前期城市失业现状、失业原因、安置失业措施等问题进行简单回顾。具体探讨了抗战时期国统区城市失业概况、失业成因以及失业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城市纷纷沦陷,便产生了众多的失业难民。1937年末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从此重庆成为全国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随之迁至重庆的还有大批失业难民,他们给重庆城市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特别到抗战后期,重庆经济逐渐衰落,无法容纳这数以万计的失业难民,致使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对抗战以及重庆经济发展产生各种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了抗战时期国统区城失业结构。主要从性别与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以及家庭婚姻结构等四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抗战时期重庆的失业人口主要为教育素质较低的成年型人口,并且以已婚人口居多。另外,受到非常时期的影响,重庆的失业人口遍布各个行业,工商业尤为突出。第三部分,探析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城市失业治理对策及特点。面对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失业加以治理,以促进抗战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国民政府的鼓励之下,社会各界也纷纷投入到治理失业的活动中来,为抗战期间失业治理做了很大的贡献,促进了抗战胜利的迅速到来。但是,由于处于抗战时期,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国民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失业之成果十分微小。另外,作为抗日战争这个历史上的非常时期,失业治理对策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通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城市失业问题研究,不仅能够获知失业给民众及社会带来的影响,使战争环境下的百姓陷入困苦的深渊,社会秩序变得更加动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掌握为了缓解失业危机国家与社会所作出的努力。尽管成效微弱,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应对国民政府的努力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