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对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进行探讨。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为复指语和先行语的句法和语义分析提供了一套相对简便的分析模式。由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有时会违反约束条件A的局部性要求,而且在选择先行语的时候比英语反身代词更自由,所以传统的约束理论并不能很好地预测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和它先行语的分布及约束关系。近几十年来,许多解决“自己”局部和长距离约束的方案被提出,分别从句法和非句法领域对约束理论进行了改良与修正。然而,这些单一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法在解释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自己”的约束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句法现象,而是句法规则和语义及话语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制约规则为基础建立的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和词汇功能语法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来研究复指现象。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把语义特征获取、一致性以及话语因素的交互作用纳入“自己”长距离约束研究中。词汇功能语法则从功能结构、主目结构和组构成分结构的层面对约束做了定义。词汇功能语法认为在复指约束系统中主观维度、核心维度和语内传递维度起到了中心作用。而显著性和局部性的交互作用产生代名词约束的多种可能性。从优选论的思路来看,显著性和局部性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的制约地位可以解释各语言中反身代词不同的约束特征。根据胡建华和潘海华的研究,“自己”的指称受显著性条件的制约,与最显著NP有关的候选组决定了反身代词和它的复合形态的约束域,而最显著NP是通过指称特征搜寻机制和phi特征搜寻机制来选择的。自然语言优选解释方案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复指问题研究进行补充。总而言之,从“自己”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单一语言学因素决定论不能胜任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的辖域和先行语分析。复指现象的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视多方面的语言学因素。至于在复指解释中话语因素从多大程度上影响句法形式,以及语用制约条件和句法制约条件如何进行等级排列的问题将会在将来做进一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