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背俞穴结合拔罐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978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背俞穴结合拔罐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评估针刺背俞穴结合拔罐的治疗优势,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提供可行性的方案。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课题计划,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针灸八病区住院的SAP(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共纳入60例患者,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治疗方法:参照SAP的临床诊治专家共识,对两组患者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选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背俞穴结合拔罐治疗,主穴为肺俞、脾俞、心俞,每日针刺一次,6次/周,所有针刺治疗留针30min,拔罐疗法留罐时间为8min,关注留罐时间,以防因留罐时间过长引起皮肤起水泡等不良反应,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3观察指标: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实验室炎性指标(血白细胞总数),以及胸部X线及CT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以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ADL评分(Activies of Daily Living,日常生活能力)等为次要疗效指标。4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通过对60例受试者进行分析可见,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男29例,女31例,住院年龄在60-75岁之间,病程多在5-7天。2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一般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肺炎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NIHSS评分、ADL评分经软件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3对比治疗前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1)。中医证候单项积分组内对比,咳嗽、咳痰、发热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肺部听诊、影像学检查评分、WBC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对比时,咳嗽、咳痰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发热评分进行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肺部听诊、影像学检查、WBC计数进行组间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受试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结论:1男女患者患病率大致相同,住院年龄多在60-75岁之间,卒中相关性肺炎病程多在5-7天。2治疗前后组内对比,两组受试者在改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湿啰音、肺部影象学检查评分及实验室检查WBC计数方面均有效。3治疗后组间对比,在改善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肺部影像学检查评分及实验室检查WBC计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组件对比,在改善发热症状方面,两组受试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基于中医学理论,从辨病、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疏风平肝止动汤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抽动障碍专病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导师经验方“疏风
目的:应用升降散和凉膈散化裁对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期和间歇期进行治疗。发作期观察并评价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治疗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间歇期针对本病易于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初步探索,通过使用制定的日常中医证候量化表,对素体实热质患儿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及量化评估,选择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治疗,观察患儿反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儿童及健康儿童的资料,探索儿童AH的发病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进行早期预防或干预,降低儿童AH发病率,减轻病情,改善预后,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另外本研究还通过观察AH患儿的证候表现,了解其证型分布情况,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0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行气散瘀”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此获得本治疗方案干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均来源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
目的:观察Hp及其根除治疗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观察二白养正汤治疗Hp根除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初检阴性患者病例和Hp阳性经四联疗法根除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检转阴患者病例各100例,分别统计Hp阴性患者、Hp转阴患者根除治疗前、Hp转阴患者根除治疗后的症状、舌脉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以上三类的中医证型分布。对Hp转阴符合脾胃气虚证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探讨针刺是否能抑制由外泌体介导的NLRP3炎性小体产物的释放,从而改善肺部炎症和慢性损伤。旨在阐释针灸改善COPD的部分生物学机制,为COP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将所有小鼠分为六组,包括对照组,模型组,对照+ASM-/-组(Acid Sphingomyelinase,酸性鞘磷脂酶),模型+ASM-/-组,对照+电针组,模型+电针组
研究目的:通过收集2010年至2020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服用旋覆代赭汤的癫痫患者,整理并分析归纳相关临床基本资料,分析服用旋覆代赭汤的癫痫患者的疗效,并探索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旋覆代赭汤治疗儿童癫痫的方证特点。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方法。1.疗效研究:将收集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
目的:评价正容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后天麻痹性斜视的安全性及优效性,为临床应用正容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后天麻痹性斜视提供依据。方法:纳入病例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收治的64例确诊为风痰阻络型后天麻痹性斜视且符合纳入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正容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加西医治疗,对照组用针刺加
目的基于对小儿湿疹的文献研究及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处方用药挖掘,总结分析小儿湿疹的证素分布特点及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1.对近20年有关小儿湿疹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要素,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筛选2020年1-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李新民教授治疗的湿疹患儿的处方用药,将相关资
背景:脑卒中(Stroke)作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是世界的第二大死因,也是中国的头号死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60%-80%,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多项国内外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即晨峰现象。因此现代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昼夜节律相关,并且这种周期性与中风的致命性相同,与下午发病的中风相比,早上发病的中风的致命性更高。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