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广场协议”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长的分水岭,以至于到80年代末,日本一跃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扩张一方面对日本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助力,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但与此同时,其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这就是产业空心化。对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学术界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基于此本文研究重点就是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迅猛发展,并且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所以研究日本产业空心化对中国如何预防产业空心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同时探讨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日本产业空心化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诱因,不同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动机,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造成产业空心化的机制,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空心化的路径。再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规模空心化”、“就业结构”、“出口结构”三个指标测度日本20世纪80年代之后产业空心化的程度,结果表明日本在此时期确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为验证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空心化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为区分不同时期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空心化的影响程度,划分依据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阶段,据此分别对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之后三个时间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三个时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空心化均有影响,且对比来看,90年代影响更大。文章最后通过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未能避免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以及中国可能会出现的类似情况,对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如何有效避免产业空心化具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