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批评视角解析托尼·莫里森《爵士乐》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的第六部小说,也是她描写黑人百年历史的第二部作品。小说以爵士乐时代为背景,揭示了在白人主流社会中黑人谋求生路的坎坷。因为被社会压迫,黑人文学处于边缘文化。所以太写实的黑人文学不被允许,所以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引入了神话和圣经,这也是她作品的一大特点。  本论文以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莫里森《爵士乐》为蓝本来探讨原型理论视角下莫里森《爵士乐》的结构和意象问题。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其次对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介绍了诺斯洛普·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主要从神话和原型两个方面出发对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运用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剖析了《爵士乐》中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用对比和例证法得出结论: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对神话原型的吸收和置换变形体现了原型与小说的文化关联和心理共鸣。托尼·莫里森作品中原型的应用更加深刻地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化生存的现状,及被压迫的困境。
其他文献
学位
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和专家到中国授课,大学课堂上中国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
话语推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它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